“江南设计学院、执着设计师、移动生活创新”。微信简介的三个短句速描出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曹鸣极具个性的中青年形象。

曹鸣的作品中总能窥见些许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现实元素。2011年前后,他关注到都市年轻女性对快捷轻便出行的需求,带领团队于2012年设计推出国内当时重量最轻的一款电动车。这款车型是为江苏爱特福集团开发设计的一款女性磁动车,使用当时比较先进的磁动电机技术和锂电池,车身结构更轻盈,造型设计更内敛温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轻便电动车设计语言,对当时的行业创新产生一定的示范性,并在当年获得行业重磅奖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说起当年参加该奖项评审的经历,曹鸣坦言可以用“尴尬狼狈”来形容。“虽然我们从很早就开始申请各种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但总感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意义不大,所以在答辩环节单纯讲述产品的创新性而忽略了产品的专利信息,当评委提及相关问题时,我们只能临时电话通知企业把所有专利证书发来。好在,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答辩。”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曹鸣深刻感受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创新,现在国内任何一项重大设计竞赛都会关注知识产权内容描述,强调并保护原创。”

参与中车集团的沈大线列车、京沪高速列车、第一代动车组设计改型等项目;与南京浦镇车辆厂合作为无锡设计地铁二号线的列车外观与驾驶部分,用抽象的方式把“阿福”形象、色彩与地铁列车造型做了较好融合,改变了对地方文化视觉元素的直白套用……自2018年担任无锡太湖奖赛事评委以来,曹鸣一直在寻求无锡发展与工业设计的新交叉点。“无锡以前的产业布局偏轻工纺织,现在着重物联网、芯片等信息产业。”曹鸣表示,工业设计本身的内涵与范畴也早已发生变化,传统的工业设计偏向实体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现在则更开放多元,在交互设计、智能产品甚至是社会系统方面都大有作为。

无锡太湖奖设计大赛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创意的舞台。“近几年获最高奖的作品都十分强调孵化落地,体现了赛事对年轻设计者的创意意识的培养。”身处设计教学一线20多年,曹鸣十分重视工业设计年轻力量的传承。在他看来,中国设计需要立足中国实践,面向新时代、新需求,培养能不断适应时代转型、具备综合能力的多元人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新一轮改革,加强设计通识基础课程建设与人才的多元发展。

“工业设计,既要有工程视角又要有人文表达,设计者需要在科学解构产品功能目标属性之后,用更人性化的情感表达完善其在理性之外的内容。”在曹鸣的“设计王国”里,工业设计是“刚柔并济”的,一个饱满的设计是有“责任感”的。2008年,曹鸣创立国内第一个自行车设计研究工作室。跟随时代的步伐,他将工作室更名为移动生活方式设计研究实验室,并带领更年轻一代聚焦移动生活方式下家电、电子消费、文化等内容的产品与系统创新,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设计力量。“中国的设计能力、全民的审美素养及全社会对于设计的重视需要一批批年轻人愿意发声、勇于实干、敢于担当。”这位70后设计师对“青年担当”一词作出了独有的浪漫诠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