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蓬门筚户的土屋,如今红瓦白墙,焕然一新;曾经坑坑洼洼的泥水路,如今宽阔平坦,干净整洁;大棚整齐地排列着,熠熠生辉……现如今,走进魏岭乡绿化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室内室外窗明几净,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路边,闲情逸致地打扑克、聊家常……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田园画卷舒展开来,乡村发展的活力在党建引领下不断释放,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环境整治让人居环境更美了

绿化村党支部书记丁元成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以及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动员群众主动彻底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大刀阔斧地将影响乡村发展的垃圾、污水等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同时,完善提升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一个个美丽别致的‘四小园’,栽植大量绿植和果蔬,让林果和花木相映,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更加坚实。“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予绿化村发展的底色,开拓的思路则给全村带来了发展的动能。”丁元成说。

谈起变化,魏岭乡绿化村狗牙山村民王师傅满心欢喜地说:“以前这里柴草乱垛、农户院落、背街小巷、排水渠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现在村道巷尾的垃圾日产日清,邻居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村民们精气神也越来越足了。”

蔬菜大棚成农民增收“聚宝盆”

放眼望去,绿化村田野里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熠熠生辉,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就这样铺展在人们面前。走进大棚,一大片栽种整齐的瓜果蔬菜映入眼帘,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大棚里的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摘西红柿、黄瓜和韭苔。村民李大姐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对记者说:“真没想到,在这荒山上还能种出这么好的蔬菜。现在正是蔬菜产量高峰期,1亩的蔬菜大棚大约能产4000斤黄瓜,6000斤左右西红柿,1000斤左右的韭苔呢。”

记者了解到,原来的绿化村里没有集体产业,多数村民在家务农,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这几年借助政策,绿化村共建了220亩的设施大棚和440亩的蔬菜大棚,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通过订单收购等形式把农户嵌入产业链,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蔬菜大棚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目前,绿化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制合作社已经吸纳了党员56名,培育了致富带头人3名。村民们不需要远走他乡,在家门口就能赚鼓腰包,还能照顾好家庭,家门口的蔬菜基地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蔬菜大棚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也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村里实现了人均近两万元的稳定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绿化村党支部副书记曹到河对记者说。

魏岭乡绿化村将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接下来村里还计划投入资金320万元实施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对狗牙山大棚进行提升改造。并依托狗牙山自然风光,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将农产品发展单一的经济结构转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力争5年内建成一个集原生态乡村生活体验、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