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社局发布了教师招考公告,有你符合的岗位……!”5月21日中午,锦江区第六批援建炉霍县工作队副领队孙红松打通了炉霍县新都镇“结对亲戚”智西的电话,提醒她参加教师招考;得知智西已经报名,他马上做起了备考指导。

智西是孙红松在2014年第一次到炉霍挂职援建期间认识的。当时,智西因自幼无父无母,家庭贫困、性格内向;孙红松经常上门或到学校看望,与她交心谈心,向她讲述大山之外的世界和人生的无限可能,为她树立了求学信心。2022年,智西从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师专业毕业回乡待业,与再次到炉霍挂职援建的孙红松重逢;孙红松建议她到县幼儿园代课,并开始帮她准备公考。被问到,“你为何如此关心智西的学业和就业?”孙红松说:“因为她读了书、就了业,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的生活;而且她是炉霍本土大学生,当老师能帮更多人获得知识、解放思想;这能给炉霍长远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

 

(孙红松走访“结对亲戚”)

“给炉霍的长远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是孙红松两度援建炉霍的不变初心,也是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的重要使命。锦江区自2012年对口支援炉霍,尤其是第六批援建工作队入驻炉霍后,始终把智力援建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炉霍带来新的思想、锻造坚强堡垒、留下本土人才。

树立一种榜样

“他们的作风、管理、思想、能力都给我很大的启发……”,和很多本土干部一样,炉霍县委办副主任林德康早就把锦江区援建工作队当成工作上的榜样。

人是核心生产力。锦江区从2012年开始,已选派6批次146名党员干部对口支援炉霍,并有68名干部人才获提拔、进一步使用和晋级晋升,134人次获省市区级表彰。十多年来,锦江区注重发挥援建工作队对当地干部职工的带动作用;第六批援建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受炉霍干群认可,让炉霍干部学习”的榜样型工作队。

锦江区第六批支援炉霍县工作队领队胡军告诉记者,“打铁还需自身,我们工作队始终重视自身建设。”他介绍,工作队组建完毕就成立临时党支部,明确了“党建带队建、队建强队伍、队伍齐攻坚”思路。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将工作队分为5个业务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为规范队伍管理,工作队制定了日常管理、监督考核、请销假等8项制度,编制了政治、纪律、作风、安全“四项规定”,制成“口袋书”“小卡片”,让队员随身带、随时学。为全面融入炉霍,工作队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开展“三会一课”“学党史知县情”专题学习教育、“三比三看”“乡村振兴擂台赛”等学习教育30余次,让队员不断坚定信念、掌握政策、了解县情、适应角色。

(召开支委会)

(召开项目推进会)

(开展党建活动)

第六批援建工作队后勤小组组长向杨介绍,为让队员在炉霍安心工作、全心服务,锦江区和炉霍县都高度重视队员们的后勤保障与思想关怀。一方面,为队员食宿、出行、健康等需求提供周到保障,经常与队员谈心谈话,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另一方面,鼓励队员“比作风、赛家风”,每季度评选好人好事、敬业爱岗、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标兵队员。

在严管厚爱之下,一批又一批的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工作队队员,在雪域高原、鲜水河畔,争当“主人”、勇当“干将”,赢得了炉霍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夫妻二人结对援建的刘云夫妇,带病走访十几个乡镇、第一时间掌握基础资料的向杨,一心当好“布麦贡村人”的马永成,离开一岁幼儿、毅然奔赴炉霍的郑孝恒,治水护水先锋孙赤睿等一个个援建队员,早已成为炉霍干群心中的亲人和榜样。炉霍县委办公室负责人曾说:“锦江区工作队的精气神,为炉霍干部队伍激发了责任和热情,这影响深远。”

image.png

(队员向阳工作)

(队员刘斌誉工作)

(队员孙赤睿工作)

(队员郑孝恒、孙赤睿、陈鑫杨调研村小微产业发展)

建强一座堡垒

藏寨古朴、村道整洁,漂亮的广场记录着红色文化,更展现出文明风貌;2022年集体经济带动人均增收800元,15户民宿今年已接待游客3000多人……以上是记者日前在炉霍县虾拉沱镇瓦达村的见闻,一切都证明该村作为甘孜州乡村振兴“双百工程”首批精品示范村和3A级旅游景区的“头衔”实至名归。

然而,瓦达这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却曾面临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干部群众内生动力不强等“老大难”问题。2021年,炉霍县和锦江区决定支持该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但村组干部和大多数群众对产业发展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停留在传统种植业的单一模式上。“只看眼前”的心态,暴露出该村缺乏坚强的战斗堡垒来引领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工作队决定先帮瓦达建强基层党组织。

工作队员采取“采取一对多”模式,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才转变了大家的观念。达成基本共识后,工作队聚焦建强阵地,参照《成都市党群服务阵地基本规范》,整合资金2700多万,帮该村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中心两广场”党建综合体。聚焦建强队伍,深化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活动联办、学习联堂、资源联用、难题联解,安排党员到瓦达“轮值”驻村,当好“党建教导员”“法政宣传员”“问诊好医师”,发挥党建“传帮带”作用。聚焦规范管理,指导该村完成“两委换届”,并为其量身定制两委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党员“亮身份、戴党徽、当先锋、树形象”活动。聚焦作用发挥,构建“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全覆盖包片联系机制,开展“我在瓦达讲党课”、“走基层、访实情、话发展”系列调研、“学党史·启征程”系列宣讲、送教送医送文明、安全维稳、森林防火、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80余场次,为该村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领军者30余人,组建2支志愿服务队。经过不懈努力,锦江区携手炉霍县,为瓦达村构建起了“支部党建引领+公司产业引领+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坚强发展堡垒,而这正是锦江区着眼长远,帮助炉霍建强战斗堡垒、激发内生动力的缩影。

 

 

(瓦达开展党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

胡军告诉记者,第六批锦江援建炉霍工作队深入分析炉霍实际、充分总结前期对口支援经验,形成了“1+4+N”党建帮扶模式。该模式以“加强组织建设、激发组织活力”为核心,发挥锦江优势为炉霍搭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四方联动合作平台,培育“党建+产业”“党建+人才”“党建+文化”“党建+社会帮扶”等N个特色品牌。炉霍县委组织部分管基层党建的副部长表示:“锦江区的党建帮扶模式,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对我们基层党建工作启发很大。”

留下一批人才

“黄老师,听说你即将挂职结束返回锦江,我真舍不得你……”“你是我的朋友、同事,也是我们工作队为炉霍教育留下的种子,教学上的事我们随时都可以一起沟通探讨”5月21日深夜,炉霍县二完小教师泽仁志玛,给她的“传帮带”老师锦江区第六批援建炉霍县工作队队员黄丹琼发了一条微信,黄丹琼的及时回话,让她不禁湿润了眼眶。泽仁志玛告诉记者,黄丹琼虽然和她年龄相仿,但关于教学的理解、知识和技能却让她由衷佩服;尤其是黄当琼提出的“学生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我们更要在集中授课以外注重个别辅导”“对学生,要在教学任务上不商量,情感之上作朋友”“教知识和教习惯、教品行要融会贯通”等观点,为她打开了教学新视野,也是黄老师指导她获得了第三届四川省民族地区优质课展评获得二等奖。

最近,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炉霍县工作接近尾声,像泽仁志玛和黄丹琼这样“情谊难分、相约未来”的深情事迹,正在炉霍的教育、医疗、党政等行业部门密集上演;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炉霍县工作队按照“传帮带”工作要求,结对了48名炉霍干部人才,两年传经授宝让炉霍干群感恩于心。

image.png

(黄丹琼老师与学生交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锦江对口支援炉霍的重中之重,让“传帮带”落到实处、取得长效只是举措之一。

胡军告诉记者,第六批工作队入驻炉霍后,总结前期经验、紧扣炉霍所需,形成了“五个一”人才培养模式:着眼“制定一套人才培养计划”,精心编制《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年)》,将加强智力援建作为重中之重,并制定了《炉霍县干部人才教育培训五年计划》。着眼“培养一批后备人才”,从关键行业、重要岗位遴选30名炉霍干部人才,到锦江4个区级部门、7个医院、4个学校挂职顶岗锻炼,每年开办“红炉英才”执政骨干培训班、“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和“振兴领航员”干部培训班;着眼“壮大一种人才引力”,追加标准外财政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炉霍县建设干部人才公寓;着眼“留下一批专技火种”,深化“组团式”支援和“校对校”“院对院”结对帮扶,常态开展送医送教、教学指导活动,为炉霍培训专技人才9500人次。着眼“打造一个智囊团队”,为炉霍聘任41名“荣誉村长”、800余名“荣誉村民”、200名“首席帮扶官”。……思谋于深、立足于远,锦江区多措并举为炉霍留下了最宝贵的人才队伍。

(规划编制)

(人才培育)

(开展一对一传帮带)

相别有时、相念无尽,一轮援建、一生所系。面临即将结束的援建任务,胡军、孙红松、刘云、向杨、郑孝恒、马永成、孙赤睿、刘斌誉等锦江区第六批援建炉霍县工作队队员,都希望“锦江继续把对炉霍的智力援建作为重中之重、长远之策”,而这也是前几批援建队员的心声,也只有播下“扶智”的种子,“品位锦江·幸福城区”与“鲜水首城·和美炉霍”携手共富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