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城市空间布局演进的强劲动力。而实践证明,跨岛发展“一区多园”的厦门火炬高新区不仅在空间上逐步拓展,更实现产业体系向新兴产业转型。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厦门火炬高新区“扩容”为13.75平方公里,成为全国仅有的几家面积不降反升的国家高新区之一。

在“跨岛发展”的引领下,火炬高新区首次出岛,吹响“二次创业”的号角,重点开发建设火炬(翔安)产业区。从“一张白纸”上建立起来的火炬(翔安)产业区,一开始就担负起打造“工业发展的启动器、吸附器”的使命。

“金戈铁马,狂飙突进”。说起火炬(翔安)产业区开发建设的场景,火炬人至今仍心潮澎湃——50天,仅仅1200个小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涉及16个部门至少要140天才能完成的活;不到180天,94栋现代化标准通用厂房拔地而起……每一次创举背后,是火炬高新区的机制创新、协同作战。

回忆起“二次创业”的岁月,火炬高新区原党工委书记杨金兴说,火炬高新区内部始终洋溢着一种“狼群”的气氛,只要上级部门一声令下,工作人员就会对工作目标进行“合围”,像狼群一样相互协作、紧盯目标不放,锲而不舍地完成任务,部门通力协作,不仅没有相互推诿,还主动把手伸出去,提前介入,提前看材料,晚上不仅经常连续开会,即使停电也会点着蜡烛将会开完,错过吃饭时间在那时候更是司空见惯。

产业成链

抓龙头铸链条 培育千亿产业链

岛外新跨越的“画作”构图完毕,上色在即。火炬高新区瞄准平板显示产业,发挥对台优势,引进全球前三的平面显示器制造商友达光电。友达光电的到来,很快掀起“雁阵效应”,吸引冠捷科技、宸鸿科技、晶宇光电、达运光电等一批平板显示企业集聚火炬高新区。2011年,平板显示领军企业天马也落户火炬(翔安)产业区,在此建设国内第一条、也是全球第二条厦门天马第5.5代LTPS(低温多晶硅)生产线项目。

“友达光电从建设到投产只用了半年时间,比原本预计的三年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年半,这也让友达光电能够在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取得先机。冠捷电子在厂区建好后,从设备进驻到液晶电视出口仅仅用了3个月。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火炬高新区的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得到了企业家们的认可和赞许。”在杨金兴看来,火炬高新区的高效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平板显示产业的“加速跑”。

而“企业成群、产业成链”的发展思路,亦使火炬(翔安)产业区成为产业的“聚宝盆”。2014年,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产业成为我市首条千亿产业链,火炬高新区连续蝉联“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光电显示)”五星级园区。而火炬(翔安)产业园形成的产业集群理念也从那时候起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火炬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没有当时平板显示产业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今天集成电路产业等产业链群的延伸、扩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平板显示产业如同一条金丝串起众多产业,为火炬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集聚了丰富的上下游业态。

产城融合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火炬高新区“跨岛发展”的故事还在精彩上演。如今,穿梭于厦门东北部的同翔高新城,最常见的景象是吊臂挥舞、机械齐鸣,一座产城人融合的新城正在加速崛起。同翔高新城,横跨同安、翔安两区,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厦门火炬高新区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将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同翔高新城地处内陆,而厦门岛外新城多数是沿海而建。显然,这是厦门以产业引领,加快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的生动写照。

5月7日,总投资480亿元的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主厂房完成封顶。这一“超级工厂”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AMOLED单体工厂,建成后将助推我市平板显示产业链代际升级。不仅仅是天马,近年来,中航锂电、海辰新能源等高能级项目相继落户同翔高新城。园区还加速各层次人才保障房建设,积极引进名校落地办学,加快城市功能聚集,一幅“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而位于集美新城的厦门软件园三期,已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热土。这个面积10平方公里的园区目前集聚产业员工近4万人,入驻企业2600多家。园区正深化布局5G、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前沿产业,通过建设与招商同步推进的方式,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典范。

如今,随着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落户厦门,同翔高新城、厦门软件园三期分别被赋予打造金砖创新基地制造业、数字经济起步区的新使命,这是跨岛发展火炬故事的又一个新开端,火炬人已整装待发。(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陈璐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幼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