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众多游客选择参观博物馆,各地博物馆出现排队长龙。10月2日上午9点,辽宁省博物馆门口已经排起了三十几米长的队伍,参观者出示预约码和健康码后,有序进馆参观。类似的场景在成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也不断出现,游客参观热情高涨,对博物馆精彩的展览和先进的服务表示满意。

记者近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截至2019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长181家。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21家博物馆,今天的中国博物馆数量增长了260多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平均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也节节攀升,“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5535家”背后,是博物馆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6月28日,江苏省文物局发出今年第三张《博物馆备案确认书》,同意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备案。至此,南通市备案博物馆总数已增至25座。这是今年南通市建成的第二座博物馆。作为我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南通市近年来以博物馆建设为抓手,打造环濠河博物馆群,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

博物馆建设热潮遍及全国。截至2019年,已有11个省份的博物馆总数超过200家,其中山东、浙江、河南、陕西超过300家。北京、甘肃、陕西等一些省份已达到12万至13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江苏已基本实现“县县有博物馆”的目标。

截至2019年,我国包括文物和其他部门在内的国有博物馆3825家,占比约69%;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占比约31%。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相继落成,香山革命纪念馆、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很多新建成的博物馆造型独特、气势宏大,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和文化旅游中心。据统计,2019年全国博物馆带动旅游收入约324亿元。

——“5535家”背后,是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4929家,全年接待观众10.22亿人次。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认为,普惠均等是我国博物馆显著特征,“每个社会个体都能走入博物馆的文化殿堂,汲取知识与养分。博物馆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

我国博物馆的策展水平也日益提升,众多精湛的展览令观众大饱眼福。2018年,国家博物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伟大的变革”,4个月吸引全国423万观众共赴“时光之约”,仅观众留言就达312万多字。“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层出不穷的精品展览使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地”。首都博物馆一项调查显示,18岁以下的参观者和家人一起参观的占到了43.9%。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调查也发现,19岁至30岁之间的参观者占总人数的比重最大,达44.62%。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参观博物馆作为出游时的必备项目。据统计,2019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86万个,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其中非国有博物馆接待1.19亿人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参观博物馆人数最多的国家。

——“5535家”背后,是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不断升级。

当前我国博物馆正在加速现代化、智慧化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推广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博物馆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2月,国家博物馆线上《国博好课》,首期邀请专家孙机解读“鎣”的功用。国博讲解员们在各大直播平台上带领观众“云看展”,40多个虚拟展厅吸引了1.2亿点击量。与此同时,山西博物院在各平台推出直播活动,主题涉及青铜文化、民族融合、壁画艺术,观看量超过65万人次;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手持云台拍摄文物展,通过5G网络现场直播,吸引了大批观众……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共推出2000余项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

此外,博物馆走出去步伐频率加快,文明交流互鉴力度空前。“十三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举办300余场文物进出境展览,受到广泛好评与欢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