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市青山湖畔,一群“爱心妈妈”扎根社区,十年如一日对从西藏来昌求学的藏族学生给予关心关爱,帮助他们适应陌生的学习环境、融入当地生活,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植根心灵深处,持续传递出“汉藏一家亲”正能量。10年来,先后有4000多名藏族学生在“爱心妈妈”团队的照料下,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爱心妈妈”团队所在的青山湖区上坊路社区,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爱心妈妈”团队中的刘和平,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结对认亲,传递“汉藏一家亲”正能量

“爱心妈妈”团队与藏族学生结缘,始于2010年9月。当时,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开始招收西藏学生,上坊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和平对藏族学生从雪域高原到内地求学的不易感同身受,决定招募社区居民组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帮助他们更好更快适应在异乡的生活。第一次倡议,便得到20多名居民的热烈响应。在民族工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首批45名藏族学生与“爱心妈妈”团队结对认亲,每位“爱心妈妈”各自结对1至2名藏族学生。从此,“爱心妈妈”团队与藏族孩子们结下了一段跨越民族、跨越血缘的亲情,藏族孩子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南昌有了汉族阿妈。2015年秋季,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不再设立藏族班,但“爱心妈妈”团队的行动没有停止,她们走出辖区与南昌市十七中内地藏族班的262名学生结对认亲。十年来,“爱心妈妈”团队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有100余人加入,累计结对认亲藏族学生4000多人。

藏族孩子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渴望得到亲人的关爱和温暖。“爱心妈妈”团队放弃了一个个节假日,为藏族孩子们洗衣服、晒被子、整理宿舍、购买生活用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藏族学生米玛说:“阿妈们的热情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遇到麻烦或心情不好时,总有阿妈们的关爱陪伴。”2015年,尼泊尔地震波及西藏,藏族班学生米玛和巴桑老家房屋被震裂,受损严重。灾情牵动着“爱心妈妈”们的心,她们在社区举办募捐活动,数百名居民踊跃捐款,所筹善款全部寄往两名藏族孩子的家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昌市十七中藏族班有121名学生留校。2月25日,藏历大年初一,“爱心妈妈”们来到学校,鼓励藏族孩子们坚定信心、遵守校规、共克时艰,并赠送了1600多个口罩等防疫物资。

打开心扉,藏族孩子爱上第二家乡

初到南昌,因气候差异、习俗不同、语言障碍等,藏族学生一度关闭了与外界沟通的大门,部分思乡情重的学生甚至有退学回家的念头。为了更好地让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交往交流、融入南昌,“爱心妈妈”们经常邀请与藏族班结为“汉藏团结班”的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一起开展节日联谊活动,汉藏学生在“爱心妈妈”们的指导下,写春联、包粽子、做月饼。在活动中,藏族学生逐渐熟悉汉族的文化习俗,汉族学生也慢慢了解藏族的风情特点,汉藏学生在交谈中互相学习各自的语言文字。每次联谊活动,汉藏学生都和“爱心妈妈”们欢聚一堂,在欢声笑语、载歌载舞中,藏族学生敞开心扉,与汉族学生成为好朋友。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大部分藏族孩子很快就把南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家乡。

“爱心妈妈”们一次次的精心呵护,如同无声的春雨滋养着藏族孩子,让他们心田的民族团结种子悄然生根发芽。南昌市十七中2017届藏族学生达瓦次旦毕业后回到西藏,组建起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节假日组织团队到贫困地区支教,向贫困地区孩子们讲述民族团结故事;2016届藏族学生索朗加布毕业后进入部队,守卫祖国边境一线,为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保驾护航。

年复一年,“爱心妈妈”呵护培养着一批批藏族学生,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大江南北绽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