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将‘肉连响’打造成土家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马民族学校举行的非遗文化传承主题讲座上,利川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肉连响传承人刘守红说道。
肉连响是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其舞姿轻松活泼,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2008年6月,肉连响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5年,年仅8岁的刘守红认识了利川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肉连响传承人吴修富后,拜吴修富为师学艺。2006年,刘守红自发成立了利川市肉连响民族文化传艺馆,开始带徒授艺。
也就在这一年,刘守红推出非遗“六进+”传承模式,即进校园、进机关、进警营、进村寨、进社区、进景区。他来到各地大中院校和中小学校园传艺,建立肉连响传习所和传统文化研习点30余个,并在利川市中小学、社区和部队担任义务辅导员,组建肉连响表演队。
作为传承人,刘守红还创办了一家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办学宗旨的幼儿园,并把肉连响、利川灯歌等民族文化融进幼教工作中。10余年来,他坚持带徒传艺,并专门为社区的中老年人重新编排了一套适合他们健身的“肉连响”。截至目前,刘守红累计义务带徒传艺3万余人。
除了带徒授艺,刘守红多次前往山东、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内蒙古乃至俄罗斯等地表演肉连响,向全国、向世界展示肉连响的独特魅力。他说,原生态的舞蹈其实很打动人,他要让更多人看到肉连响,记住肉连响,以此达到传承的目的。
今年,刘守红在利川市民宗局支持下发起的“土家肉连响万里行”公益活动首次走出湖北。在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的课堂上,刘守红教学生跳肉连响,效果特别好,“学生们跟我说,没想到感染力这么强。”那一刻,他感觉很自豪,推广肉连响有希望了。
如今,利川市政府已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促使肉连响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利川市民宗局也联手利川市肉连响传承基地,制定了2020年肉连响万里行实施方案,全面深入推介肉连响。“肉连响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活态传承之路,而且道路越走越宽。”刘守红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