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险承保电子化的“排头兵”,北京农业保险的理赔服务亦将于近日搭上信息化“快车”。12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获悉,继2019年完成全国首个农险投保电子化改革后,12月5日零时起,北京保险业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农险承保理赔全流程信息化,其中包括卫星遥感、电子围栏、OCR技术三大科技服务亮点。业内人士认为,农险服务信息化将能有效降低农险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为疫情防控工作给予支撑,解决地方政府干预理赔伤害农户利益等痼疾。

据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产险部科长李凌介绍,农险理赔信息化主要涵盖报案信息采集、查勘定损、查勘定损结果确认、支付赔款及客户回访等理赔业务全流程,形成“在线投保+在线理赔+增值服务”构建的农险信息化服务闭环,包括以下环节:在线投保、OCR识别短信确认、在线缴费收获保单、远程查勘在线报案、在线获赔在线确损、灾害预警专家答疑。

具体而言,保险公司通过客服电话、手机 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的在线报案渠道收集报案信息;在线指导养殖险消费者自助上传受损影像完成远程查勘,应用新技术辅助种植险消费者完成现场查勘;使用短信链接与农险消费者在线确认查勘定损结果;在线核实农险消费者个人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后支付赔款;通过电话、电子问卷等方式对农险消费者进行理赔回访。

对于农险全流程信息化服务上线的背景,李凌介绍称,这是要助力服务首都三农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北京保险信息化建设、科技赋能拓宽信息化服务手段。

事实上,早在2019年末,《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便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共享,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水平。逐步整合财政、农业农村、保险监督管理、林业草原等部门以及保险机构的涉农数据和信息,动态掌握参保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相关情况,从源头上防止弄虚作假和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行为。

而关于农险信息化中的技术应用,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邵艳介绍了创新业务三大先进科技: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辅助农险消费者准确定位标准位置并测量面积,帮助公司快速核定损失,提升农险消费者的获赔时效;电子围栏技术帮助农险消费者识别地块面积,帮助农险消费者识别地块面积,掌握适宜的养殖数量,提供合理健康养殖的参考依据;OCR智能识别技术便于农险消费者采集承保信息,在理赔中快速准确测出死亡标的身长等信息。据悉,这三大技术也是农险全流程信息化服务的亮点。

邵艳表示,以科技创新作支撑,创新应用三大科技,将打通关键环节,扩展应用场景,促进农险投保理赔提速增效。

除此之外,北京银保监局财险处副处长舒桦还表示,虽然北京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核保资源萎缩,保费规模增长潜力有限,产品供给与农户的现实保险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等问题。

同时舒桦认为,农险信息化试点的开展,将把传统依赖人力投入的面对面经营转变为依靠信息技术的线上化经营,能够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并有效的减少人员、人畜的接触,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给予支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认为,北京较早实现了保单电子化,现在有又整合农险的各个经营环节的科技应用,迅速而且是率先实现全流程信息化,这一成果必将极大提升农险的科学化、电子化水平,有效降低农险的经营成本,提升农险的经营效率,促进农险的高质量发展。

“如果能广泛地得到推广,还可以解决农险市场上许多积弊,如地方政府干预承保理赔,久治不愈的协议理赔,伤害投保农户利益的问题。总之,这是一个农险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对于农险全流程信息化将解决的问题,庹国柱如是介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