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是家务事儿?家暴多发生在农村?遭遇家暴时,受害者该如何应对?目击者又该如何帮助?11月25日,国际反家暴日,正义网邀请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亦薇,开讲第十二期检察官公开课,告诉大家如何有效应对家庭暴力。
打破对家暴的认识“误区”:
这不是家务事儿
“家庭暴力现象在我国不可避免地存在,多发生于夫妻之间,此外还有一些发生在父母子女,或同居关系中。”刘亦薇介绍,她详细地讲述了董珊珊案和内蒙古女记者案,“这两个案子都涉及到非常严重的‘家暴致死’行为,已经是犯罪,家庭暴力不再只是‘家务事儿’”。刘亦薇带网友回顾这些案例后,纠正了大家对家暴的4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情侣或者夫妻打架是家务事,不需要别人插手和干涉”“家丑不可外扬”。
误区二:“没有知识的人才会打老婆、伴侣”“家庭暴力在农村比较普遍”。
误区三:“家暴行为通常都是发生在喝酒、赌博等情绪失控时候”。
误区四:“因为害怕男方的报复,而选择不报警”。
刘亦薇表示:“事实上,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家庭暴力的发生也是不分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上各种层次的人都有施暴的可能性,包括有学识、有地位、在公共场合或朋友面前彬彬有礼的人,施暴者不在公共场合动手,是认为他们在家里发泄不满情绪是安全的。而作为家暴的受害者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民警的口头批评,或者是公安机关出具的告诫书,对施暴者来说是震慑,对受害者来说也能留存证据。”
家庭暴力的5种常见类型
冷暴力也是家暴行为!
刘亦薇介绍常见的家庭暴力有5种类型,“通常在一次家暴行为中,往往不只存在一种家暴类型。”
(1)肉体摧残式。如对家庭成员用推挤、拳击、扭臂、掐脖子、扇耳光、咬、掐 、开水烫、火烧、用刀等手段及器械伤害,故意杀害、伤害、重度殴打、冻饿、性摧残等使受害人身体受到伤害。
(2)精神迫害式。用威胁、恐吓、辱骂、猜疑、恶意贬低、故意刁难等手段干涉配偶行动自由。包括不得与其他异性来往,怠慢对方的感受及需要;捏造事实强加给家庭成员或四处宣扬,将第三者带及家中同居或发生性行为,使受害人精神极度伤害;实施冷暴力等等。
(3)性虐待式。违背配偶意愿强迫进行性行为,或强迫其以难以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性行为,强迫拍摄淫秽照片或录相。
(4)虐待体罚式。如经常对家庭成员进行打骂,有病不给治疗等,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又如对家庭成员罚跪、强迫过度劳动、禁闭、限制行动自由等。
(5)经济虐待式。如剥夺生活必需品,遗弃家庭成员,限制配偶花钱,夺走工资,扣留身份证件,禁止外出工作,禁止求医,在外赌博欠债,变卖家产等等。
遭遇家暴时
受害者该怎么做?
那么一旦遭遇家庭暴力,受害者具体该怎么做?刘亦薇说:“第一时间要及时报警处理,同时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必要时还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她给大家列举了具体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远离厨房,避免施暴者用锐器伤你;靠近门窗向邻居及路人求助;注意保护头、脸、胸、腹等身体重要部位;躲进有电话可求助的房间,如有可能,将施暴者反锁在门外;拨打110报警,并保存出警记录;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如12338妇女维权热线;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有网友问“如果已经长期遭受家暴,受害者又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熟记报警电话、妇女热线、地方救助机构以及可靠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旦发生暴力,可随时求助。”刘亦薇回答道。
同时她还列举了更为具体有效的做法:
1、如果家里有孩子,应教会孩子使用求助电话号码;暴力发生时,尽力让孩子离开暴力现场。
2、发现施暴者经常使用的工具,应尽量放到家外或隐蔽处,让其难以发现。
3、平常准备一个便携包,尽可能把现金、身份证、图章、房契、结婚证书、存折等重要文件和重要电话号码簿放在里面,以备发生暴力时可以携包离开,以求自保。
她提醒到,遭遇家庭暴力,受害者除了做好自我保护外,还应该收集家暴证据。“邻居的证人、证言,自拍受伤的伤情照片,事件发生时的录音录像,施暴人出具的保证书,带有威胁内容的短信、微信文字、语音、通话录音等,以及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相关部门的调节记录,医院的伤情报告、就医证明等都会成为证明家庭暴力行为的有利证据。”
面对家庭暴力
目击者、邻居能够做点什么?
如果有人发现身边的亲友或者邻居遭遇家庭暴力,应该如何处理?刘亦薇表示,还是要勇敢机智地妥善阻止。“比如可以按门铃、敲门,然后随便询问一些生活小事如:现在几点了?你家菜烧糊了?我家没电,是不是停电了?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打断正在进行的家暴,帮助遭受暴力的女性。”
同时她也提示到,制止这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时,还需要注意这些情况:
1、如果你是女孩,最好叫上你的男友或丈夫一同上前敲门。
2、如果已确定施暴者对受害人造成了严重伤害,敲门前可同时报警。
3、如果对方持有凶器,切忌贸然上前,注意安全第一。可以尝试其他更安全的方式阻止暴力行为。
刘亦薇表示,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委曲求全、一味退让,只会让暴力气焰越来越烈,拿起法律武器勇敢面对,才是止暴制暴的正确选择。让施暴者付出应有代价,让受害者获得身心安慰,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