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资料图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公共空间,如同一个“微观世界”,由此出发,我们得以重新触摸和审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记忆。茶馆是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习惯在那里打麻将、约会、看戏、读书、算命、掏耳朵以及交流各种信息。2010年,成都籍学者王笛以微观视角研究成都茶馆的历史学专著《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备受好评。2023年7月,他研究成都茶馆的又一部作品《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

《茶馆》

8月20日上午,王笛携新书《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来到上海书展,做了一场主题为“微观史与大历史:作为空间的成都‘茶馆’”的读者分享会。在这本书中,王笛从茶馆这样一个微观世界出发,通过回顾成都茶馆的百年历程,回看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而观察中国城市的变迁与社会的转型。

王笛

本书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极佳地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社会史、城市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也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王笛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后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专研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城市史,曾出版多部专著。

在本场分享会上,四川人民出版社学术中心主任、主持人封龙与王笛教授围绕微观史的研究展开了对谈。王笛首先向现场的读者朋友们分享了自己从四川大学历史系到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习经历。他透露,自己35岁时重回课堂,与18岁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压力很大。但得益于这种压力和长期高强度的学术训练,他从不会英文,到可以给历史系学生教授英文写作课程。他说,这样的学术经历应该可以鼓励年轻学者,克服年龄焦虑,坚持进行学术追求。

王笛(右)新书分享会

王笛特别提到了史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他认为,宏观的历史必须通过无数的历史碎片构成,透过这些历史的细节,才能“从小处着眼,进入大格局”;而只有建立在大量的微观的碎片化研究之上,宏观历史的研究也才会更可靠。

作为公共空间,茶馆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场所,它同时还是社交、学习等各种活动的空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公共空间,每个空间构成一个个的“微观世界”。由此出发,历史学家得以重新触摸和审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记忆,而茶馆,作为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给王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通过对茶馆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及其逻辑,同时还可以从这些背后的细节中,重构大众的日常生活。

在王笛看来,关注宏大历史的同时,走进日常事件,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除了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让普通读者认识自我、关注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几千年的重要载体,正是一代又一代历史学者的研究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共同构成了可触摸的、鲜活的历史印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