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人生很累,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矛盾、心结,很少能顺心如意。

当我们被这些压力所累,感到疲劳、迷茫之时,我们可能是进入了一种“不顺”的状态,即“主观愿望”与“理性选择”相分离的状态。

01

你的疲劳来自内耗

人的行为都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感受,一个是理性。

感受负责愉悦冲动,而理性则负责权衡利弊。

在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里,这两个部分被称为“本我”和“超我”。 感受就是本我的驱动力,是用来体验愉悦的,而理性就是超我的驱动力,是用来正确决策的。 感受和理性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 当你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正在进行一场恶战,两个小人儿在打架,这种纠结会很大地消耗人的心力。 即使最后本我赢了,超我也会一直责怪你,让你非常自责,休息也也没办法安心,享受也享受得不彻底。 即使最后超我赢了,本我也会一直拖后腿,制造困难,这时候你做事就会效率低下、思维迟缓、创造力低,也很容易感到倦怠、疲惫。 很多时候,累是因为精神内耗,而非外在事多。拖延就是内耗的结果,做事情不在状态上也是内耗的结果。一个人之所以会累,就是因为他过得很纠结,内在一直在撕扯; 他的内心明明不想做这些事情,大脑却非要强迫他做。 所以,如果你被内耗所困,感到累、压力大、迷茫、麻木,你可能需要作出一些改变。 一方面是调适自己的欲望和理性,尽可能选择让自己满意又符合理性的那条道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在心理上缓解纠结和内耗。

03

减少内耗的小方法

1.冥想冥想可以帮助你学会聚焦于当下,让大脑和身体充分放松。 定期冥想,有助于减少内耗,觉察情绪,把今天的精力留给今天,学会体察和照顾自己。 2.学会说“不”不会说“不”是讨好型人的通病。 是违背自己的心意,满足别人的需求。 既然是违背心意做事,整个过程中很难不带情绪,会懊恼自己为什么揽了那么多事,会心疼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学会说“不”,在该拒绝的时候拒绝,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生活会变简单,情绪消耗也会少很多。

3.与人沟通

一个人想问题的视角容易局限,也容易钻牛角尖, 多沟通,有助于获得多视角的建议,避免一个人想来想去,进入死胡同。 别人的建议,不一定能够帮你做决定,但会最大限度地避免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无意义且消耗的“思考”。 有时候沟通多了,目之所及的世界变大了,你会发现,原来那么纠结的问题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 4.停止自责习惯性自责,聚焦于自己的错误,只会让自己陷入内耗,失去前行的力量。 学会及时止损,在问题中找答案,在错误中自省,方能避免二次自责,也能日益精进。 遇事,要有翻篇的能力;做人,要有更新的勇气。 5.拒绝拖延拖延得到的快乐其实并不是快乐,因为它完全是不劳而获的。 这会带来内疚、恐惧、焦虑、自我憎恨,这是所有拖延者的感受。 人们常说:“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给所有要做的事情确定截止日期。细分目标,从易至难。 立即行动,每一次尝试,都是在向成功靠近。 来源:人民论坛网(ID:rmltwz)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