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的古老饮品,其衍生出的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

种茶、制茶、饮茶,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特色。了解茶文化、茶历史最直接的渠道就是参观茶文化藏品。近日,由三明市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和尤溪县两茶办精心打造的尤溪县“朱子茶文化陈列馆”揭牌开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相关茶具、茶经等100多件茶文化藏品,是目前全县品类最全、窑口最多的茶具展示陈列馆。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所展藏品均为茶具收藏家、尤溪乡贤吴锡葆提供。


(资料图)

朱子茶文化陈列馆。

茶商收藏茶器 为茶文化历史记录“再添一笔”

“对茶叶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时就决定投己所好。”1994年,吴锡葆到茶厂就业,他回忆起当年时说,在茶厂,他不仅自学茶叶方面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茉莉花茶的整套制作工序。1997年,吴锡葆离开茶厂,做起茶叶生意。2001年,吴锡葆到北京发展,并开始收藏黑茶和普洱茶。

“后来我觉得茶叶还得要茶具来配,从此开始收藏茶具。”吴锡葆在谈到收藏茶叶茶具的初衷时表示,几千年来,中国茶文化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然而茶叶作为消耗品保存不多,他要通过茶具、茶书等相对容易保存的器物的收藏,为茶文化历史记录“再添一笔”。

“收藏茶具就像捡拾人生碎片,时不时拿出来泡泡茶,就像将自己的过去‘倒’出来品味一下,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吴锡葆从事茶叶茶具收藏已经有二十余年,“收藏对我这个做茶叶的人来说,能够把我的文化底蕴衬得更深一点,把茶叶的品位提得更高一点。”

吴锡葆说,收藏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以后会增值多少,而是在于这些几乎失传的东西,不至于流失海外、埋没人间,他只是一个帮忙整理的“过客”、一个暂时的“保管员”,展出就是让它们回归社会的怀抱,让更多人能认识这些收藏品,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朱子茶文化陈列馆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展品。

茶器引领茶业 茶文化茶产业同命运

走进“朱子茶文化陈列馆”,首先看到的是“滥觞萌芽的中华茶文化”,带耳杯、爵杯、匜、渣斗等映入眼帘,有陶器、青瓷,也有青铜、玉器、琉璃等,这个时期的茶具还有饮酒具和水具的影子,但器形已是十分轻巧。

第二部分是“法相初具的唐代茶文化”,青瓷绝品——秘色瓷,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磐的柴窑,以白为主、点釉彩装饰的邢窑,还有以花釉为主的鲁山窑。尤溪是千年古县,产茶历史十分悠久,《茶经·八之出》中提到“岭南生福州、建州”,茶叶专家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描述:福建路产茶仅限于建、剑两州,剑州相当于今南平市区及顺昌、沙县、尤溪等县,虽产量少,但品质特佳,常作为贡品。

第三部分是“穷精极巧的宋代茶文化”,不仅有“官、哥、汝、定、钧”五大窑口的作品,还有耀州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湖田窑等烧制的精美茶具。

第四部分是“返璞归真的明代茶文化”,主要展出的是景德镇青白瓷,青花、五彩、斗彩、景泰蓝等工艺纯熟,轻巧而美观。明嘉靖年间《尤溪县志》记载:茶课钞二十五锭一贯一佰六十文。“茶课”即茶税,说明在明朝,尤溪茶叶已有相当规模了。

第五部分是“走向世俗的清代茶文化”,景德镇、龙泉窑和德化窑,增加了粉彩与珐琅彩装饰,使茶具更具观赏性。明崇祯年间、清乾隆年间以及民国时期的《尤溪县志》都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表明尤溪的茶产业名气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清代时尤溪出产的茶叶已销往南洋一带。

第六部分是“涅槃重生的近现代茶文化”,展示了“珠山八友”的部分精品。

朱子茶文化陈列馆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展品。

茶文化带动茶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茶、水、器三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升华,同样承载了尤溪茶产业的时代变迁。

近现代以来,独具地域特性的尤溪茶成为福建地方名茶的代表之一,全县茶园总面积也达到9.27万亩。

目前,尤溪县有1家省级龙头茶叶企业、4家市级龙头茶叶企业,179个企业注册商标,1家福建省名牌农产品;1件茶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非遗传承人。2022年,茶叶加工企业达215家,全年完成茶叶产量1.51万吨,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8亿元。全县涉茶人员达4.5万人,人年均收入超3万元,茶产业已成为尤溪主要特色产业之一,成为尤溪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尤溪也依托朱子文化,通过举办茶叶鉴评会、斗茶赛、茶艺大赛,积极参加茶博会、林博会、绿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积极培育打造尤溪特色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茶产业百强县。

“尤溪好山好水出好茶,又有千年的茶文化底蕴,我想让尤溪的好茶和五千年的茶文化历史相结合,让尤溪的好茶能够走出深山、惊艳八闽、红遍天下!”吴锡葆在“朱子茶文化陈列馆”开馆时表示。

尤溪天顺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宣顺在参观茶文化陈列馆后,也深有感触:“作为茶商,平时对茶文化接触得比较少,‘朱子茶文化陈列馆’震撼到我了,今后要多钻研茶文化,助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融合,让尤溪茶产业走得更高更远。”(图/文 吴振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