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有网友发现抗日剧《雷霆战将》播出9集后,在视频网站下架,与此同时湖南卫视也停播。这部剧不仅以偶像剧的画风赚热度,还不忘蹭着“亮剑”名号卖情怀。

此前一天,人民日报发文点名批评《雷霆战将》,称其让“八路军战士”住豪华别墅抹发胶,不尊重史实,把“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日题材上。

为了被年轻人喜欢,披着差异化外衣的抗战神剧,骨子里依然是一成不变的腐朽。一直以来,抗战题材总有“雷剧”出没。《雷霆战将》被点名的问题,并不是只有《雷霆战将》中才会有。这些架空历史的随意表达,毫无根据的生编硬造,近乎于假大空的自我感动,几乎复制在很多“雷剧”身上。

与之相对应,“反雷”声音也日渐高涨。然而,现实总是“反雷”容易,“排雷”难。不同于其他题材,清晰的正邪阵营对抗、正义终将获取胜利的信念、生死悠关的紧张桥段,让抗战题材充满了有张力的戏剧元素。

除了这些好表现的戏剧元素,抗战题材还充斥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和沉重复杂的国民情感,成为富有历史深度和厚度的创造素材。只不过,能将此拿捏好的作品却凤毛麟角。举重若轻不易,举轻若重似的弄巧成拙却轻而易举。

抗战剧之所以被投资方宠爱,也在于这种题材低风险、高回报。有着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既满足商业性又符合主旋律,就算拍不好,无功也无过。

反思刚下架的《雷霆战将》,以及复播过无数次的《亮剑》,抗战题材剧也是时候直面“内卷化”的议题了。即在发展停滞、收益见顶的情况下,还在固定的底盘内,重复投入,持续做无用功。

任何时代,任何题材,都需要有好剧本好故事,需要有诉说历史的功底和诚意。然后才是通过当下电影艺术、技术手段,将其丰富完善,成为一部商业作品。

抗战题材更不例外。时代的大多数人离历史现场太远,但并不代表这些人不想亲近历史。那些舍生取义的大开大合,那些可歌可泣的褒奖,因为没有夯实的精神支撑,只会是越接近核心,越让现代人不忍直视。那些宏大而热血的叙事里,若看不到遍地的细节和真实的情感,便只能徒有虚名和自欺欺人。

哪有天生不怕死?这是很多神剧闹出的笑话。一味地歌颂,一味地神化,并不会让人真正喜欢和认同。那些家国故事说到底是人的故事,而忠于人,忠于历史,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