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东在科研领域,尤其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这一点可以说非常超前。”最近通过山东省“十四五”重大项目获得了近3000万元科研资金的刘可禹说。刘可禹是澳大利亚籍华人,目前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事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任学校地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也是油气勘探向深水深层进军的学科带头人。

这位“洋教授”祖籍青岛即墨,1986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远赴澳大利亚求学。“提起青岛,那时候的人只知道青岛啤酒。”离开时,刘可禹记忆里的青岛还只是一个几十万人口的海边城市。在海外,刘可禹顺利完成学业,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回国之前,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石油资源部工作了20年的刘可禹,已经成为所在部门的首席研究员,在业内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澳大利亚时,刘可禹常给女儿讲自己在中国的故事,给她讲述记忆里的青岛,告诉她自己和妻子如何在海边相识相知。那时的刘可禹就动了“回家”的念头,开始留意回中国的机会。

2007年,借着中国代表团到澳洲访问交流的契机,刘可禹得知,当时的中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正亟须新的理念和技术。2010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贾承造院士的建议下,刘可禹申请了“国家特聘专家”,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担任石油地质实验中心总工程师。2016年,刘可禹全职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作。

阔别故乡30年的游子,终于又回到了青岛。如今的青岛已是拥有千万人口的新一线城市,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等品牌闻名世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连接着与国际的交流。“刚回青岛的时候,感觉唐岛湾还是比较偏远的地方,短短几年间,现在连古镇口都发展起来了。”去年年底,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开通运营,进站口就设在石油大学北门,师生通勤也更加便利。

“回来没有后悔过,很高兴能为家乡做一点事情。”来到石油大学后,刘可禹带领30多人的技术攻关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在刘可禹影响下,石油大学地学院引进年轻人才,他们也逐渐成为科研的中坚力量。

除了科研骨干,刘可禹还有一个身份是澳大利亚西澳山东同乡会荣誉会长。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对外推介山东,“当初组织澳大利亚西澳山东同乡会,就是想将身在海外的山东人凝聚起来,别忘了根。”前段时间,在悉尼工作的女儿回到青岛,专门抽出时间去石老人浴场看了看,感受了父母“爱情故事”里最常提到的风景。知道这件事后,刘可禹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是在海外长大的女儿对故乡的一种认同。

2021年,刘可禹获评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称号。(张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