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中国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种业振兴行动自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目前已经两年多,应该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一些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取得了突破。

杨海生具体介绍说:

一是启动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资源战略安全保存能力显著提升。应该说这次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农业资源普查。目前,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新收集了农业种质资源52万份,这其中包括农作物的、畜禽的、水产的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了一大批珍稀濒危资源,也新发现了例如像玉溪黑猪等一批畜禽地方品种。国家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也已经建成运行,应该说这个库可以满足未来五十年发展的需要。国家的畜禽种质资源库也已经开工建设,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利用等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是统筹推进种业创新攻关,一些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取得了新突破。去年启动实施了部分种源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实施了新一轮的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了三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15%。另外,国产化的基因编辑工具也正在加快研发应用。

三是推出了国家种业企业阵型,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正在加快构建。按照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发展定位,我们从全国三万多家种子企业当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可以讲是百里挑一,集中力量培育我们国家的种业企业阵型,来推动和建立这些优势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制种基地对接的机制,推动种业的创新要素向这些优势企业聚集,培育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

四是布局建设国家级种业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按照稳粮扩油的工作部署,加快完善了国家级种业基地布局,健全了由216个农作物制种大县、262个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组成的国家级良种繁育体系,供种保障能力由三年前的70%提升到75%。同时,国家和省两级种子储备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五是开展市场净化专项行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新修改种子法已经正式开始实施,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强化行政与司法的有效衔接,深入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和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推出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的组合拳,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分子,为种业振兴营造了良好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种业振兴行动部署,紧盯三年打基础的目标任务和农业生产的用种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深化调查研究,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加快破解事关种业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的用种需求,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的种源支撑。”杨海生表示。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