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冲击、替代品竞争激烈等影响,花生现货价格波动较大。花生种植户在期待丰收喜悦的同时,更渴望能够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如何保障花生产业稳产稳收、减少价格波动对花生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幸运的是,“保险+期货”项目为花生种植户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河南省桐柏县地处南阳盆地,北倚桐柏山,横跨淮河,风景秀丽。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农户们亲切地称花生为“桐柏珍珠”,这里的沙性土壤每年产出10万余吨优质油料花生。花生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市场供需频繁波动,农户在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时,经常面临“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如何有效稳定收益、降低种植风险,成为当地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自2021年花生期货上市以来,郑商所不断探索并推动“保险+期货”在花生产业的应用。2023年,在郑商所及桐柏县政府鼎力支持下,招商期货联合安粮期货、华联期货、国泰君安期货、华安期货、中粮期货、大地期货及太平洋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共同推动河南省首个花生收入险“保险+期货”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总保费达911万元,覆盖桐柏县固县镇、毛集镇、吴城镇三地7万余亩花生,为3173户种植户提供了约1.25亿元保障。项目于2023年9月初入场,在深入调研和科学测产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花生价格端和产量端的双重保障。收入险价格端部分,期权入场后花生价格震荡下跌,在期权运行三个月后,实现价格端赔付1770余万元;产量端部分,受天气等影响,花生亩产下降,也产生相应赔付。项目最终赔付2137.66万元,整体赔付率高达234.64%。

  对桐柏县花生种植户而言,花生“保险+期货”项目犹如一把价格“保护伞”,参保花生种植户不仅切身感受到了金融创新工具的好处,也提高了参保的积极性。

  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保险+期货”项目的花生种植户郭长松,对“保险+期货”项目的运作模式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理解。他表示,2023年花生收入险相当于在前两年只保障价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份产量保障,让花生种植户既不用担心自然灾害影响收成,也不用担心价格下跌影响收益,犹如吃了“定心丸”,保障了花生种植户的收入,希望这样的好政策可以延续下去。

  同样是“全国粮油大县”的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陕、鄂三省交界处,当地花生种植面积24万亩,种植大户617户,其中合作社131家、家庭农场459家,花生种植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针对农户面临的较高的种植和经营风险,新湖期货借助“保险+期货”的模式,对农户的花生进行定点采购,在传统贸易模式基础上增加订单收购,提前锁定农产品销售数量和价格,解决农户长期面临的采收以后的销售环节风险和价格波动问题。同时,叠加“涨价保险”(看涨期权产品),帮助农户获得销售后期市场价格上涨的二次额外补贴。

  2023年11月,新湖期货通过子公司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新湖瑞丰)与内乡县自然源农业合作社签订花生采购合同,约定采购500吨,采购价格9300元/吨(当时期货价格8900元/吨),交货截止日期为12月20日。同时,双方签订“涨价保险”补充协议,约定12月20日前,如果期货价格超过8900元/吨,按照补充协议开展二次结算,将超出采购合同价格的部分溢价补贴给合作社。12月7日,由于期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合作社获得二次补贴140元/吨,实际销售价格为9440元/吨,相比原销售模式增加140元/吨的额外收益。

  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完善,“保险+期货”项目已逐步实现多元化升级,各方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激发了“保险+期货”项目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良好的项目效果也提高了农户主动参保的积极性。“保险+期货”为花生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为农户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风险管理服务,助力花生产业走得更稳,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力。(案例供稿:招商期货梅熙、新湖期货王鹏)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