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2月17日,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明年货币政策会更加偏积极。结构性货币政策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会在加强政策协调联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管涛指出,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了“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值手段来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从去年7月份以来,人民银行频繁使用降准、降息等措施。今年无论从数量还是价格来看,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某些方面上已经超过了2020年。当然,做任何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今年3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冲高回落,部分反映了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结果。
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管涛表示,未来如果美联储紧缩力度超预期,有可能刺破资产泡沫,将会对中国造成更大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会阶段性继续下跌。若危机发生之后,美联储重回货币宽松,此时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经济复苏在全球领先地位,可能重现2009年到2013年的情形,资本回流人民币将会更加强势。预计美联储紧缩的影响可能将进一步发酵,对中国的冲击可能以金融冲击为主,到明年可能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双重冲击。
管涛认为,明年经济大概率会止跌回升,肯定会好于今年。关键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明年应该是一个有就业的增长、物价稳定的增长,这也部分反映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既要有量的合理增长,也要有质的有效提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对于明年货币政策,管涛表示,货币政策会更加偏积极。从2020年开始到今年为止,三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支持,也就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仍然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会在加强政策协调联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明年配合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的实施,不排除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创新,包括阶段性延长一些已经存在的结构性货币性工具的期限。当然,还要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通过存款、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红利释放,引导并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