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发现,浦东金融人才高质量发展面临以下困难问题,包括金融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金融人才培养还存在供给性缺失;平台化的人才招聘渠道尚有不足;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政策传递渠道分散,政策解读服务还不够。”原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大器近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三大特点五个困难


(相关资料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一直把金融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为建设之要、活力之源,注重金融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循序渐进,推动金融人才的开发体系走向健全、培养工作紧扣实际、保障机制贴近需求。2021年5月以来,吴大器组织陆家嘴金融管理局、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等单位,就“加快上海浦东陆家嘴引领金融人才集聚成长”课题开展了系列研究。

“经过调研,当前浦东金融人才发展呈现以下三个特点。”吴大器表示,一是金融人才量质齐升,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浦东金融从业人员已超过30万,其中有20多万集聚于陆家嘴金融城;呈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征,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平均值为41.85%,35岁以下占比平均值为54.50%。二是引才路径更加通畅,金融人才层次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以各类平台为抓手,金融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不过,调研也发现,浦东金融人才高质量发展面临以下困难问题。

“一是金融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一些金融机构认为,人才与岗位适配度低,达不到岗位要求,高质量专业人才存量不足。金融产业中几个细分方向,比如绿色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符合岗位需求的顶尖人才较少,金融机构需要到国外招揽合适人才,招聘成本高。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随着创新性金融业务日益广泛,融合客户、服务、平台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知识的人才难以招到。”吴大器说。

二是金融人才培养还存在供给性缺失。机构访谈和问卷调查反映,在校园培训方面,目前产学研融合不深入,学生实操能力较弱,专业技能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企业培训方面,大型金融机构会建设企业内部学习和培训中心,其培训内容多涉及业务知识,不愿意外传;而中小企业因缺乏相关资源,以内部员工培训为主,获取更优质、更权威的培训渠道不足,市场化的培训资源鱼龙混杂且与业务实践结合程度低,很难令人信服,中小机构更希望政府、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能牵头成立业务培训平台,提供更多培训资源。

三是平台化的人才招聘渠道尚有不足。金融机构表示,现有招聘渠道触达的人才范围有限,特别体现在紧缺金融人才的招聘上:熟人推荐触达人才范围较窄,网络招聘人才能力差别较大、筛选识别成本高,猎头渠道发挥作用也很有限。目前平台化的人才供应渠道不足,政府、行业协会等具有公信力的组织牵头的专场招聘活动尚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薪酬待遇上,难以把握合理的薪酬水平,薪酬待遇和人才期望不匹配。

四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金融机构普遍反映面临数字化转型难题,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存在较高门槛和难度。一方面是因为大型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也在探索中,对中小机构赋能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科技人才等复合型人才缺乏,且金融机构面临着互联网企业高额薪资冲击,流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人才有限且流动性大。

五是政策传递渠道分散,政策解读服务还不够。金融机构还反映,目前涉及金融业监管服务的部门较多,市级、区级政策分散在各自部门官网上,缺乏多部门整合、分类的统一发布平台,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较大且容易遗漏重要信息。政策咨询活动不足,对于新颁布的政策,不少金融机构理解不深,又缺乏权威解读。

借鉴经验构建平台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演变,人才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中的作用更趋突出。

“从国际领先金融中心的共性做法来看,一方面,发挥高等教育国际化优势,建立起全球开放的金融人才引进机制,打通育才、引才、成才各环节政策壁垒,推动人才培养、引进、发展的系统集成,建立起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扶持、奖励标准、移民落户、住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多措并举,建立起全方位的人才激励和服务体系,通过放大政策集聚效应、提升城市魅力,形成有利于吸引金融人才的综合环境。”吴大器举例说,如伦敦金融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技术移民吸引各国高素质金融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吸纳金融人才在培训进修中流入,保证金融人才的持续供给。

吴大器认为,着眼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各城市的经验做法,建议以“创新成长、跨越提升”为目标,构建浦东陆家嘴引领金融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发挥政府、产业、高校、监管、中介等各方合力,建设引才、育才、用才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和全方位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以此推动陆家嘴金融人才“第一资源”存量与增量的跨越式增长,不断增强金融人才创新活力,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和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人才新势能。

“首先,应厚植成长沃土,提升发展能级,推动人才与金融业发展互促共进。”吴大器说,一方面,利用金融运行数据评估人才发展情况。市场、机构、创新三要素是人才比较的基础内容,要用好人才在这些要素中的相关数据,统计梳理人才在金融运行中的纵向、横向行为,以此评估其成长状况和发展步伐,为科学完善的金融人才评价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金融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在陆家嘴现有的显著平台优势基础上,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明确提出与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人才量化目标和相应工作举措。

“其次,立足现实需求,注重全域成长,打造金融人才全生命周期的职业发展体系。”吴大器指出,“一是建设市场化和组织化的金融人才培训体系。建议由陆家嘴金融管理局牵头、联合相关金融企业组建‘陆家嘴开放学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全球性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规则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兼具金融、信息科技、大数据等专业技术背景的金融科技人才,熟悉金融交叉业务、混业经营且具有较强监管和风控能力的金融管理人才。”

“二是打造具有陆家嘴特点的系统提升平台。借鉴香港金融人才发展资历架构和‘人力才干模型’制度,推动金融机构、高校、行业协会的合作,在金融监管、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指导下,优化和畅通金融人才培养、招聘、培训、认证与晋升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拓宽国内外招聘渠道,探索金融岗位级别与资历标准以及资历之间的衔接阶梯,构建‘陆家嘴金融人才全生命周期职业发展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指引,为金融机构筛选金融人才提供参考,为金融人才职业发展提供稳定预期,构建金融人才在陆家嘴金融城的全域成长通道,形成人才培养、用人机制和区域发展的紧密互动。”吴大器进一步指出。

吴大器还建议,优化政策发布,加强立法探索,完善金融人才的激励和保障体系,如构建金融人才政策的统一发布平台,围绕金融发展的特定阶段与目标任务,定期发布相应的“金融人才新政”,在全面覆盖、分类施策、细化落实中完善对人才的“温暖保障”和“环境供应”。积极为金融人才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如运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权限,对金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进行顶层设计,使金融人才优先开发成为法定化、制度化、系统性行为,并应前瞻谋划人才区域共享,形成全局性的人才建设体系。

“此外,应广聚各方智慧,发挥决咨作用,进一步推动金融人才创新成长。建议搭建由国内外知名专家、陆家嘴有关智库成员和区域内金融人才共同组成的智库平台,充分挖掘各类人才的战略型、应用型创新智慧。由智库平台定期组织举办有一定影响力、引领效应突出的各层次交流研讨会,一方面,围绕金融改革发展重大议题、前沿热点问题等研讨交流,拓宽金融人才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就金融人才发展全方位交换意见,形成金融人才工作的共识建议,通过媒体传播推广,营造有利于金融人才创新成长的良好氛围。”吴大器说。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