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一份落款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引发广泛关注。业内纷纷据此猜测,“集中供地”将被取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3日,自然资源部对“取消”的说法进行了否认。同日,易居克而瑞企业战略部总经理刘晨光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自然资源部的此次发文,在决策层面对集中供地制度作出了统一修正,为各地制定新一年供地计划明确大方向,而土地供应的“技术含量”是今年市场复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另外,记者注意到,纵观“两集中”实施的两年时间,部分城市的土拍已经实质发生了调整。

“集中供地”将取消?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通知》提到,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

“详细清单”土拍模式与此前的“两集中”的供地方式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据悉,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要求22个试点城市实施住宅用地“两集中”政策,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且全年发布供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相比之下,集中土地供应模式土地拍卖的总体周期较短,供应次数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并未明确提及“取消集中供地”。2月3日,对于“取消集中供地”的猜测,自然资源部公开回应称,《通知》是对地方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的指导文件。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更好发挥充分公开披露信息对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积极作用。

同日,记者致电多个城市相关部门咨询,并未得到明确的回复。其中,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对相关政策的调整并不清楚,一切信息以公告为准。

2月3日,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场研究负责人张凯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分多批次供应土地和拟出让土地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吸引房企更加积极地参与土拍,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降低同批次地块入市的竞争强度,进一步稳定房价、地价和市场信心。

“集中供地模式下,地块从公告到出让一般仅间隔一个月,易造成企业拿地准备不足,投资误判。”刘晨光分析指出,自然资源部的此次发文,在决策层面对集中供地制度作出了统一修正,为各地制定新一年供地计划明确大方向,土地供应的“技术含量”是今年市场复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刘晨光认为,目前土地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的阶段,区域市场分化严重的城市退出集中供地是合乎时宜的。现阶段,地方政府更适合采取“插花”供地的方式,即在空间上供应在长期不出让土地的地方、原住民有一定厚度的地方;时间上,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供应节奏,形成相对精准地供地。

已经实质发生了调整

而纵观“两集中”实施的这两年,各城市的土拍细则基本上都在进行不同程度地调整。记者注意到,2021年集中供地模式试行初期,部分城市的土拍热度居高不下,土地溢价率较高。为了给土拍市场降温,多个城市开始引入新的操作细则,采取“熔断”机制等对土拍进行限制。

记者注意到,进入2022年第二季度之后,土地市场受到房地产行情的影响,整体表现较为疲软,出让的溢价率持续回落,流拍率有较高幅度的上升,宗数不断减少。在此情况下,多城土拍政策相比2021年的情况又进行了部分调整。

据悉,天津等城市在第三次土拍时开始采用“预申请”的模式,以降低土地的流拍率。而多个城市土拍总次数已经不再局限于三次,较多城市推出了第四次土拍。而武汉等城市甚至推出了更多批次的土拍,其中,武汉第五批次土拍多次延期,2022年12月8日—12月27日分四次出让。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8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外发布《关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落实强省会战略支持南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协调省自然资源厅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力争将南昌从“集中供地”城市名单中调出。南昌成为首个宣布退出集中供地的城市。

在此情形下,2022年的土拍规模、价格和金额已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据中指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300城共成交规划建筑面积18.88亿㎡,同比下降9.27%;成交楼面均价为2187元/㎡,同比下跌20.38%;各类用地出让金达41333.36亿元,同比下降27.73%。

而截止目前,集中供地的模式仍然在部分城市推行。记者注意到,杭州、苏州、郑州等城市已经推出2023年一批次供地,供应的涉宅用地均在10宗以上,但是同比去年第一批次,供应量下滑较大。“预计今年多个城市都将分更多批次进行土地供应。”对此,张凯表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土地出让频次的调整,《通知》还要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控制供地规模。张凯认为,这类城市通常经济基本面较弱,人口净流出,商品住宅库存较高,控制供地规模,注重消化商品住宅库存,能一定程度上扭转供需失调的局面,有利于降低房地产资产价值大幅下跌风险。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