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末常住人口数据,宁波与温州的差距,已缩小至6.1万人,温州能否保住人口第二城,悬念陡升。

据《温州日报》3月2日报道,近日,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公布近三年温州市产妇分娩情况,2022年市辖区助产机构分娩产妇数56737人,其中分娩三孩及以上产妇数6626人,占比11.68%,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资料图片)

温州:三孩产妇占比逐年上升

据《温州日报》报道,数据显示,2022年温州市分娩一孩产妇数26160人,占比46.11%;分娩二孩产妇数23951人,占比42.21%;分娩三孩及以上产妇数6626人,占比11.68%。2020年、2021年分娩三孩及以上产妇占比分别为8.38%与9.48%。

“随着三孩政策开放,以及发放补助、婴幼儿托育等鼓励政策的不断推出,促进部分有生育三孩计划的家庭释放意愿。” 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围产保健科医师徐静谊分析。

拟发一次性生育补贴:一至三孩家庭分别补一千至三千元

2月15日,《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温州的新宝妈、宝爸或将得到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生育补贴。意见稿初步拟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生育一孩的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生育二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育三孩则补贴3000元。再婚家庭按照现家庭夫妻双方共同生育子女数计算孩次。符合政策生育的多胞胎可以按个数顺序领取,生育多胞胎后超过三孩的按个数领取三孩标准补助。补贴对象需符合以下条件:2022年9月24日(含当日)后分娩的夫妻,且分娩时夫妻双方或单方为我市户籍人口,其中单方户籍人口需子女落户温州。

温州瑞安:买房+生二孩三孩,可获补助

据《温州晚报》2月28日消息,记者从瑞安市住建局获悉,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符合国家二孩及三孩生育政策且户籍地为瑞安市的家庭,可享受相应购房补助。

瑞安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购房补助不受唯一住房限制,分阶段实行。即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购房的“二孩”家庭,在取得房屋不动产证后,可申请购房款1%的消费补助,“三孩”家庭可申请购房款1.2%的消费补助。

202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购房的“二孩”家庭,在取得房屋不动产证后,可申请购房款0.5%的消费补助,“三孩”家庭可申请购房款0.6%的消费补助。

住建部门提醒市民,申请购房补贴应当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且申请人应为瑞安市户籍,每个家庭只能享受一次。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的子女,不纳入现家庭子女数合并计算。

据安居客,瑞安2月新房均价为19889元/m,与当地1月新房均价持平。据此计算,瑞安一户三孩家庭今年3月31日前购房,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新房可获得23866.8元消费补贴。

温州将丢掉“浙江人口第二城”?

人口规模是评判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作为曾经的浙江人口第一大市,温州在被杭州超越屈居第二之后,眼下正面临排名继续下滑的风险。

2月28日,宁波市统计局公布2022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末,宁波全市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城镇化率78.9%,提高0.5个百分点。

而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温州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96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万人。这也意味着,宁波与温州的差距,已缩小至6.1万人,温州能否保住人口第二城,悬念陡升。

2010年,温州还是浙江人口第一城,常住人口达到913.5万人,彼时杭州、宁波常住人口分别为870.5万人、761.1万人,与温州的差距分别超过40万人、150万人。

到2020年末,温州常住人口为958.7万人,而杭州已晋级千万人口城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196.5万人,超过温州近240万人;宁波则达到942.0万人,与温州的差距已不到20万人。

当前,温州、宁波离千万人口大关都已只有一步之遥。早在2020年,温州就提出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战略。去年9月发布的《温州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到2025年常住人口力争达到1000万人。宁波未明确提出千万人口目标,不过去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照此计算,2026年宁波市常住人口也将达到10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数据,温州、宁波去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已归零,这也意味着未来谁能成为人口赢家,关键还在于提升人口吸引力。而要提升人口吸引力,归根结底要用经济实力说话。

宁波近年来常住人口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强劲的制造业优势,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反观温州,传统鞋业、电器、服装等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新兴产业又尚未形成气候,2011年-2019年,温州人口虽然微增,但除自然增长外,均为净流出。对温州来说,进一步做强产业支撑,实现“产业留人”,也许是比成为千万人口城市更重要的事。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