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出台的两个宏观数据引发市场热议,一方面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3月份信贷货币数据仍然超预期上涨,但是这样的信贷货币增加并没有引起消费端价格的明显上涨,3月份消费物价增速是下降的,同时PPI是下降的,M2和CPI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货币流通速度变慢,说明居民消费需求仍然有待进一步激发。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M2同比增幅也达到了12.7%,持续在高位运行。同时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3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9.9万亿元、同比多增2.0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信贷货币较大的增幅,但是物价并没有出现上涨,同时存款增幅仍然较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信贷进入生产环节后,通过各种环节派生存款,然后以薪酬等形式向职工发放,居民并没有增加消费,而是存入银行,成为存款,银行信用以存款的形式停在银行里。

这可以从公布的数据细节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中国3月CPI同比增长0.7%,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0.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这里重点看的应该是核心CPI,因为它不受能源和食品的影响,3月的核心CPI仍然是中规中矩的,主要原因是PPI的连月下行对工业制成品消费端的价格构成拖累。比如,汽车消费是工业制成品消费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而 3月车企继续开展降价促销活动,特斯拉打响的价格战,把新能源车和传统油车的价格向下拉了一大截,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1.9%。

服务价格尽管有所恢复,环比有所上涨,但是房租价格显得非常疲软。3 月,房租环比上涨为零,今年1-3月,房租累计涨幅0.2%,但是其他年份同期都有明显上涨,房租价格在去年疫情后期进入极度下调,现在即使疫情结束,生产生活恢复,但是就业仍然没有较大改善,租房需求仍然疲弱,租金价格处于低位。

从货币信贷数据看,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47亿元,1月和2月住户贷款分别为2572亿元和2081亿元,大幅高于前两个。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同比大幅多增2613亿元。

3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主要是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这于住房销售数据改善吻合,但4月已经开始有所回落,未来是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从货币投放中出现以下现象:3月份M1和M2的剪刀差扩大,3月M1同比从2月的5.8%降至5.1%,M2同比从2月的12.9%小幅回落至12.7%,M2和M1同比增速之差小幅扩大至7.6个百分点,这表明货币流通速度还在下降。

由于M1主要是由企业活期存款构成的,那么银行信贷进入企业之后,要么以薪水的形式给职工,职工存入银行成为定期存款,要么企业直接作为定期存款,这导致M2在两位数高位运行的同时,M1却在低位徘徊,喇叭口持续扩大。

也就是资金不活,非金融企业中长期信贷持续高速增长,这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需求的一种宏观管理手段,基建大项目仍然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主要是对基建大项目的融资,城投公司的融资,居民需求端改善不明显。

银行存款成为金融信用最后的回归,这显然不是刺激经济的初衷,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能是值得警惕的:一是疫情引发居民收入预期仍然没有改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仍然影响他们的就业水平,预防性储蓄仍然在延续。

另一方面不论是存款还是贷款,相对于目前的物价都是偏高的,目前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65%,一年期贷款利率大约是4.9%,而物价增速只有0.7%,如果企业以较高的利率拿到贷款,由于物价较低,利润也偏低,同时存款利率也不低,还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可能就会继续放在银行;同时较高的贷款利率也难以刺激消费信贷,剔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利率也相当可观,就更加选择银行存款。

那么定期存款可能是比较多的选择,从银行套取无风险利润,也就是所谓资金“空转”,这种状况既不利于金融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复苏,需要采取策略扭转。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