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健康中国”战略下,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在此背景下,未来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将走向体系化、规范化,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在港交所上市的瑞慈医疗是社会资本办医的排头兵,旗下南通瑞慈医院是江苏省首家民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旗下瑞慈体检则是民营体检行业的头部企业。


(相关资料图)

开年以来,体检业务复苏情况如何?未来3至5年内,主要业绩增长点在哪儿?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应用落地有什么亮点?日前,瑞慈医疗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宜新接受记者专访。

有序扩张,注重内生性增长

瑞慈医疗是从民营综合医院起家的,发展至目前,体检板块的业务在瑞慈医疗的营收中占比已超过70%。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瑞慈医疗的体检业务收入为17.65亿元,较2021年逆势上升了4.1%,其中体检人数增长0.5%,人均消费单价增长3.5%。2022年,受疫情影响,体检行业普遍艰难,瑞慈医疗的体检业务仍然实现了营收的增长,业绩表现可谓一枝独秀。这背后,与瑞慈医疗坚持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优化客户结构的经营策略有关。

“医疗有它的特质,保持高标准的医疗质量很重要,并不是通过拼家数、拼规模来体现竞争力的。有很多行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但医疗行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去考察过全球排名靠前的很多医院,像日本的龟田医院已经传承了十几代人,到现在仍然还只有一家医院。”方宜新创业前曾是公立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对于医疗有着特殊的情怀。他认为,医疗的竞争力一定不是靠数量大来实现的,而是品质。

近年来,在资本助力下,一些民营体检机构通过并购重组快速扩张。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方宜新并没有“随波逐流”。“瑞慈的扩张是有序的扩张,未来三年我们每年的营收增长目标是25%至30%,我们不需要‘大跃进’式的扩张,因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要跟得上企业扩张的速度,否则‘消化不良’会产生各种问题。”

存量收入的提升是实现内生性增长、突破规模“天花板”的最优路径。对于民营体检机构而言,客单价和复购率的提升才是核心软实力。方宜新透露,瑞慈体检的复购率达到70%。“我们的人力成本、物业成本比较高,但我们的市场营销预算在行业里并不算高,我们不是靠广告来拉客,而是要靠品质、口碑。否则就像潮水退潮一样,伤害性会很大。”

“我们每年25%的业绩增长目标中,90%还是要靠内生增长,就是存量增长,10%是靠新机构带来的所谓投资拉动,我认为这才是投资最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粗放式扩张。”方宜新说。

双品牌战略齐头并进

方宜新告诉记者,瑞慈体检的定位是坚持中高端和高端市场,和公立医疗协同、错位、互补,形成差异化发展。

疾病筛查,精密设备是关键。近日,瑞慈医疗集团旗下的高端精密体检品牌“幸元会”新门店在上海前滩开业,单店投资就高达约1亿元。“幸元会”配置了目前国际领先的医疗影像设备,如GE的256排CT、3.0T核磁共振,还设置了独立内镜中心,并与日本的龟田医疗中心全面合作,引入先进健康管理理念。这是继南京、南通和上海古北之后,瑞慈医疗在国内落子的第四家“幸元会”门店,也意味着中高端和高端“双品牌”战略进一步深化推进。

方宜新观察到的市场变化是,经历过三年疫情,高质量健康体检服务产品的消费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同时,“直播带货”等在线销售形式逐步成熟,民营体检行业的个人客户数量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体检渗透率超过70%,而我国体检行业尽管近10年增长迅猛,但渗透率仅达到约30%,提升空间巨大。

“客单价方面国内的行业平均数在300元左右,和日本的500元客单价相比,提升空间也非常大。”方宜新透露,双品牌协同互补的策略,是为了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体检服务的新需求。未来将继续深耕长三角市场,积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并逐步开拓其他新市场。“我们还计划在三亚开设‘幸元会’的升级版门店,把医疗和旅游结合起来,创建生命管理研究院,专门服务高净值人群。”

与此同时,瑞慈医疗已经着手挖掘医疗健康领域的大数据价值。方宜新透露,除了引进“AI+医疗”技术辅助体检医师提升效率和精确度外,还将与GE医疗一同在上海浦东创建智慧医疗创新中心,共同开发新一代健康监测医疗影像设备,进一步提升设备筛查能力和用户体验。“智慧医疗创新中心投资约10亿元,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医疗大数据优势,开发全新的健康监测医疗影像设备,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我们的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