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丨

救灾是一场硬仗,灾后重建任务更是艰巨。随着洪水消退,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得到恢复,而农业生产恢复、农村灾后重建,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现实条件限制,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这次特大洪涝灾害,对河南省农作物尤其是秋粮作物造成严重损害,其中成灾面积872.3万亩,绝收面积380.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142.69亿元。河南是农业大省,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5%左右,确保秋粮稳定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灾情是否会引起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农民改种补种什么品种才能增加产量和收入?种子化肥等物资够用吗?安置点转移群众情况如何?农村损毁房屋怎么鉴定?农田水毁设施修复、防疫消杀进展怎么样?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受灾严重地区的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倾听他们的呼吁和心声,问计权威部门和农业专家,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这些问题一一寻找答案。共克时艰,重建美好家园,需要你我携手,共同努力。敬请关注。

“这些出菇后的废弃菌袋得赶紧清理掉,时间长了会成为感染源,杂菌孢子会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其他菌袋。”7月29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申进文来到荥阳市高村乡史坊村食用菌种植大户秦广阔的大棚。

“我和申老师是老相识了,平常有啥问题总会向他请教,昨天一打电话,今天他就过来了。”秦广阔说。

遭暴雨袭击,他的11个食用菌大棚淤泥遍地,大棚旁被冲出一条河沟。

不幸中的万幸,老秦的冷库没有损毁,制作的40万根枝条栽培种保存完好。在申进文的建议下,秦广阔找人清理大棚里的淤泥,购买麸皮、白灰、玉米芯等原辅料,抓紧时间制作新菌袋。

荥阳市王村镇仁里村王三的食用菌大棚里,两台大功率风扇正在吹风降温,700多个平菇栽培种袋整齐地码着,菌袋里偶尔还会有水往下滴。

“你这个自救方法很好,受损受潮的菌袋一定要保持通风、降温降湿,可等菌丝满袋后直接出菇。”申进文表示,洪水浸泡后菌袋内极易感染杂菌,千万不能再当菌种用,否则会引起栽培袋大批感染,造成更大的损失。

比起秦广阔和王三,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张奇明的香菇种植大棚的损失要大得多。4万袋菌袋被洪水冲得遍地都是,大棚内淤泥七八十厘米厚,冷库、消毒灭菌车间、装袋车间全部损毁。

“这些菌袋沾了泥巴,还能用吗?”张奇明有些焦急地问。他眼中布满血丝,显然这几天都没睡好觉了。

“泡水较轻的,可以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污泥,将菌袋直立,用针尖扎几个孔,排出袋内多余水分,并用石灰水喷洒表面,将菌袋转移至阴凉、干燥、通风、避光处继续培养。泡水较重不能继续培养的,要尽快趁晴好天气将袋内原料倒出晾晒干后保存备用。”申进文握了握张奇明的手,同情中更有鼓励。

我省是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均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强降雨给我省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省农业农村厅及时下发灾后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赶赴灾区一线指导农业救灾。

下午4点,申进文和团队成员终于有时间能吃口午饭了,他们拿出车上备好的面包就着矿泉水狼吞虎咽。

“天还早,咱们再去巩义几家食用菌种植大户那里看看吧。”申进文和他的团队又出发了。(记者 刘晓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