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与任何公司合作、交易,无论距离多远,都会进行反复实地考察,有时候还需要律师介入把关。”游洪涛表示,实际商务活动中,对有关商务对象的核查、考察等成为必备项目,这极大地提升了商务交易成本。
游洪涛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民营经济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市场主体诚信意识较淡薄、守信激励制度不够健全、诚信建设人才较缺乏、诚信氛围有待提升等问题。有鉴于此,游洪涛建议相关市级部门实施“诚信渝商”品牌工程,加快各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信用生态圈”。
他建议,我市可以考虑筹办“诚信渝商”论坛,强化宣传引导。同时探索信用评价机制,发布类似于“重庆市诚信民营企业100强”的诚信榜单,让更多企业争做诚信守法的表率。
游洪涛认为,相关部门应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体系,更多商会协会建立信用档案,用好“双公示”“红黑名单”等信用信息,推动更多领域扩大信用报告、信用评级报告的应用,将企业的知识价值和商业价值转化为融资额度,让诚信主体畅享信贷支持、审慎执法、争先创优等信用“红利”。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让‘信用有市’。”游洪涛建议相关市级部门搭建平台,开展信用培训,强化信用人才梯次培养,牵头激活、培育、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完善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相关记录,争取在企业、学校、园区等地筹建一批信用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