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滨州市滨城区春晓社区的社工们又去看望了居民吴长健(化名)一家。定期走访,给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品和精神关怀,已成为社工们的工作常态。

吴长健的父亲与妻子相继离世,母亲常年伤心哭泣,加上他没有固定工作,家庭氛围极为压抑。之前给父亲和妻子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诸多债务。这样的情况,导致他的孩子自闭、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开始服用精神类药物。

在吴长健一家人陷入绝境之际,社区联合海燕社工、萤光义工等社会组织,为其制订了服务方案。不但帮吴长健联系了工作,还义务帮他改变居家环境,并为他们申请救助项目,邀请全家人参与社区活动。此外,为孩子进行定期的入户心理疏导,孩子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慢慢接纳,也愿意倾诉了,还以600多分的成绩考入高中,平时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一家人在社工们的帮助下,重拾生活信心。

虽然当前生存型贫困已大大缓解,但在滨城区,仍存在较多的像吴长健家一样面临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问题的家庭。而政府救助范围和保障体系仍以资金补贴发放的单一救助形式为主,救助对象除了获得基本的物质帮扶外,其他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难以通过统一的救助方式得到满足。

滨城区政府和民政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以更积极的社会救助措施缓解复杂的贫困问题。通过需求问卷调查得知,困难居民的主要需求聚焦在困难资金救助、居家环境改造、个人卫生服务、心理疏导介入、小区配套设施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等几大方面。

但是,以原有政府服务体系、社区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服务水平来看,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并非易事。滨城区以春晓社区为试点,探索构建“社区慈善+”工作模式,通过政府主导、社区搭台、社会参与、专业服务,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受助群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截至目前,社区已有20户居民享受慈善捐助,每月可以领到400元救助资金,还有一次性600元取暖补贴。社区还购买了专业的社会培训服务,帮助失业群众重回岗位。

如今,滨城区在社区基层设立起72个慈善互助工作站,依托滨城区慈善总会提供募捐服务,开展社区款物募集、社工专业化服务、志愿帮扶等工作,构建起“社区+慈善+社工+义工+N”的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以多元化服务方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诉求的新格局,引燃善的火种,聚集爱的力量。

服务体系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逐步探索出“四个一”困难帮扶工作法,即“围绕一个诉求,组建一支队伍,依托一张家境调查表,打造一个专属服务项目”,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推动社区慈善爱心帮扶工作由精微精准化迈向精细精致化,将社区慈善互助工作站打造成社区居民的“慈善之家”。

这个“慈善之家”有载体、有空间、有队伍、有资金,是一个完整的社区慈善体系,一个慈善捐赠的闭环,一个聚善的同心圆。滨城区在出台政策、制定办法、税收优惠、运行程序等方面不断创新,政府主导做好社区慈善互助工作站建设推广工作。

以区慈善总会的公开募捐资质为依托,将权限下放到社区,设立社区募捐点,专项用于本社区,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区慈善总会为捐赠人提供捐赠收据,支持税前抵扣,每年度组织慈善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宣传慈善典型,让爱心企业通过慈善公益事业获得社会认同感,树立优秀典范,强化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为了确保社区慈善互助工作站工作开展的专业化和救助服务的精准化,2020年至2021年,滨城区慈善总会联合民政、乡(镇、街道)、社区,连续两年开展公益创投活动,投入100余万元,购买了6家社工机构、1家残疾人康复机构、1家专科医院的服务,引导志愿组织进入社区服务,打造专业水平的社区服务队伍。目前,星火义工、萤光义工、白鹭公益等志愿服务组织已全部在社区慈善工作站落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60余类,带动2万余名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程芃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