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清晨,黄河岸边的高青县黑里寨镇万亩菠菜种植基地,早早开始了一天的热闹。不远处的黄河水哗哗地流淌。收割完的空地里小草正悄悄地钻出嫩芽,享受着春日乡村最美的清晨。

5点30分,基地负责人伊善岭准时出现在收割现场,湿漉漉的空气夹杂着菠菜的清香。他简短地安排工作之后,便和菜农们一起采摘、整理、称重、分箱、装车。

瞅着2万亩春菠菜即将卖完,伊善岭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春节后一段时间是菠菜上市的旺季,疫情按下了菠菜销售“暂停键”,可绿油油的菠菜却在不停地长。“昊锟菠菜”主打小叶品种,一旦错过农时长秆变黄,就会一文不值。

在伊善岭心里,这些菠菜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2005年他从3亩菠菜种起,三闯东北五下江南,历经品种、价格、市场的冲击考验,到今天成立昊锟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带动186家菜农种植菠菜2万亩。合作社年均销售2万吨左右,精装蔬菜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大连、深圳、常州等城市,并远销国外。

“居家两天,我就感觉心里不着地,平时几乎天天从早上四五点钟忙到夜里,累的时候真想休息一下。真在家让我休息,我却睡不着了。因为有很多农户盼着我去把他们的菠菜卖掉,时间长了菠菜长超20厘米就超过了收购标准,卖不上好价了。”订单不断,可地里菠菜出不去,除了每天及时关注疫情防控进展动态,伊善岭找不到解决之道。

“这春季菠菜,要是烂在地里可咋办?”第三天,按捺不住的伊善岭主动与黑里寨镇政府联系。低风险地区人员可凭绿码通行,政府连夜为外来运输车辆办理“农副产品绿色通行证”。同时严格做好防控,指定地点统一装车、统一管理,实现农产品销售闭环运行。

蔬菜运输有了“绿码”,菠菜的运输难题解决了,可“采摘难”又来了。

菠菜全部需要手工采摘,往年最多的时候,同时有千余人在地里收菠菜。有的村庄封控管理,菜农无法出门,这可怎么办?

伊善岭沟通协调,黑里寨镇组建起了近百人的蔬菜收割突击队,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人与人之间扩大间隔距离作业。

“我们多的时候一天运出菠菜20多万斤,少的时候也得15万斤左右。菠菜外运需要分拣装箱保鲜运输,光包装菠菜所需的泡沫箱多的时候一天就要用七八千个。镇上帮忙协调,合作社持‘农副产品绿色通行证’到淄博临淄统一采购,直接配送到田间地头。现在泡沫箱和冰瓶等物资都很充足了。”让伊善岭开心的是,虽然遭遇疫情,春菠菜不仅没滞销,还凭借优良的品质,价格不错,均价4.5元/斤,菜农一亩菠菜的纯收入能达到1.2万元左右。

“采摘价按我们出口净菜的标准来收割正常是1元/斤,疫情期间最高涨到了1.3元/斤,一个人一天能割150斤-200斤菠菜,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为了让菠菜源源不断地出村、上路,伊善岭比往常更忙了。除常规业务外,他还要带上绿色通行证到高速路口接车送车,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跑了6趟。“有时候大货车到达的时间不固定,我记得最晚一次送下车已经凌晨1点多了。但不管几点到,咱都要服务好,尽快装车、发车。”

伊善岭说,他爱人每天早晨4点半就起来打电话派单,然后尽早赶到采摘现场,两人有时顾不上吃早饭。“为了菠菜产业的发展,咱就得一心为农户着想。农户依靠着咱把菠菜卖出去,咱也得依托农户发展产业,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