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等的公共基础课程”。2020年11月,教育部在威海发布《新文科宣言》,对新时代加强新文科建设作出系统性安排。上述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被赋予了更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更崇高的使命担当,必须从目标定位、资源配置、教学创新和评价改革等方面积极作为,更好地扛起立德树人这一重担。

拧紧“总开关”,抓牢“立德树人”这个“方向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性课程,自然应当走在前列,主动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要落实好立德树人要求,就要做到:一是要站稳立场。立场是决定观点、方法等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搞好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解决好立场问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这是保证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根本。二是要处理好“两对”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主渠道”和“责任田”的关系。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大学英语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基础性课程,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始终服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其次,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是指大学英语具有基础性课程的一般性教学规律和特点。“特殊性”是针对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和学科特点而言的,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英语学习有利于扩大青年学生对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思想的了解,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成型期,如果缺乏引导,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反应。正确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根本必须聚焦到立德树人这条主线上来,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装满“百宝盒”,紧握“思政元素”这把“金钥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归根结底是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更应注重价值塑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而如何萃取大学英语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搭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则成为破解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问题的“金钥匙”。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每位公民应遵守的价值准则,挖掘大学英语的思政要素,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准绳”来衡量、甄别和获取,凡是能纳入到这个标尺范围的内容应收尽收,再分别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要求进行细化归类,实现思政资源的初步整合。二是做好“挖掘”和“融入”的有机结合。“挖掘”强调的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发现,这类思政资源一般都是显性的,易于发现和识别。比如,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的英语文章的思政性特点是外显的。“融入”注重的是延伸和拓展,把相关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到已经挖掘到的资源中去,这类思政资源多数是隐性的。比如,一篇描述人物传记类的外文资源,仅从表面教学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从人物成长经历来挖掘关于生存成长、砥砺品格等方面的思政素材。

打好“组合拳”,用活“教育教学”这套“工具箱”。有了教学资源,如何将资源配置给青年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资源红利,这就需要整合教学方式手段,综合施策,发挥协同效应。一是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大学英语强调的“听、说、读、写”技能传授目标主要依赖渠道还是课堂教学。其中,“听”和“读”强调的是单向传授,要有好的思政资源,供给保障要充分;“说”和“写”强调的是交流交际,要有好的引导与设计,确保交互充分。实现上述目标给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注重教学方式的综合创新。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尤其是新媒体背景下,更要注重使用新媒体手段来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比如,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打造的《美丽中国》(双语)在线课程将传统文化、特色建筑、古迹工程、红色故事、现代科技等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双语氛围中感受大美中国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牵住“牛鼻子”,善用“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要强化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功能,还必须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建立突出价值引领的激励评价体系。一是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既要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也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首善标准,将教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度作为教师教学考核评价的重要因素,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等方面要有所体现。二是改进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改变传统考试中注重书本内容的思维,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要相应加大课程思政内容的比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考察应当渗透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模块。另外,对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观点行为等,特别是对一些国际问题、社会事件的看法要有问题意识,明察秋毫,要洞察学生所流露出的价值取向,对有问题倾向的学生,要及时与他们沟通,纠正其错误言行。总之,要逐步形成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的风向标和助推器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