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会议指出,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房地产企业近来在融资方面十分活跃。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0625亿元,同比增长0.8%。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房企发布大额融资较为密集,监管规则旨在避免房企过度融资,出现金融风险。
与大额融资密集相对应的是,近期土地市场成交十分活跃。7月份至8月份,上海等多城市均出现了高溢价率地块,一些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十分高涨,导致楼面价格节节攀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今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也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容易出现问题。
董希淼认为,近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少数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因此,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在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坚守“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以提醒房地产企业切勿过度加杠杆,避免累积流动性压力和债务风险。
新监管规则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专家认为,市场化、规则化、透明化的融资规则,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健运行,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
此外,新监管规则会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形成约束。尤其是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更应注意防范金融风险。预计未来房地产企业会扩大销售回笼资金,以使企业资金和经营面保持平稳。同时也能够倒逼企业理性投资,客观上促使企业冷静拿地,对土地市场也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中国指数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新监管规则能够强化行业中杠杆水平不高、财务稳健的房地产企业的优势,改变行业的长远预期,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现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严把风险关口,落实好审慎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商业银行还应坚持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坚决打击投机购房的同时,在额度、利率等方面采取措施,合理满足居民购买首套住房需求,适度支持改善性购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