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9月7日下午举行的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之白糖产业分论坛上,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钟金传表示,今年国际市场形势复杂多变。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美元指数创20年新高,大宗商品暴涨暴跌。白糖期货难以置身事外,上涨不尽人意,下跌超出预期,国内外食糖价格持续倒挂,食糖产业倍受煎熬。幸有白糖期货,发挥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为涉糖企业、为行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平台和机会。

“期货和衍生品法今年8月1日开始施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有了制度安排。白糖期货服务食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法律保障。”据钟金传介绍,我国是糖业大国,食糖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在1500万吨左右,产不足需格局较为明显,需要进口糖来补充。目前,我国糖业发展战略是坚持以国产糖为主、进口糖为补充。在此背景下,我国白糖期货定价是紧紧围绕国内食糖供求基本面,围绕服务食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局进行的,食糖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白糖期货管理好食糖市场风险。希望此次白糖产业论坛能够帮助大家研判食糖市场形势,分析白糖期货价格波动的前因后果,探讨食糖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助力食糖企业生产经营,促进糖业充分发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保障糖业高质量发展。

钟金传在做“中国食糖消费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主题演讲时,重点对我国食糖消费现状、食糖消费问题、食糖消费趋势进地了剖析。从我国食糖消费现状来看,食糖消费总量不低,但变化不大,如近10年间消费总量整体运行平稳,年度间的增减幅度均不大,年消费总量保持在1500万吨左右,只有上个制糖期偏高一点,达到了1580万吨。在波动幅度方面,年最高增长量不超过100万吨,增幅不超过10%,而降幅则不超过3%。与此同时,从我国人年均消费量变化情况分析,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消费总量只有1580万吨,仅占全球的8.9%,处在世界第三位,处在较低的水平,如印度的消费总量有2800万吨,占全球的16.1%。另外,从我国食糖自给率变动数据来看,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常年在10公斤左右,去年略高一些,达到了11.19公斤。从自给保障能力分析,近10年来我国食糖最高的自给率接近100%,最低不足60%,近年来有所回升,当前达到了68%,处在70%“保供稳价”安全线附近。

“分析我国食糖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主要特征为‘三低’。”钟金传说,一是人年均食糖消费量低,世界平均水平为22.8公斤,市场相关机构建议的为每人每天50克,折合人年均消费量为18.25公斤。与此同时,还存在消费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人群与季节间人均消费不平衡,如城市与乡村人均消费、不同季节间人均消费、不同年龄人群的人均消费等。二是食糖消费占比低,化学合成甜味剂占比高。在国内糖市,食糖消费占比仅为52%,相比以往有所降低,国际其他地区为70%—80%。究其原因,由于果葡糖浆、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价格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食糖市场。据了解,糖精、甜味素等在国内糖市占比为19%,世界平均占比则为10%。三是食糖自给率水平低,令国内糖市易受进口糖冲击。在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波动不大之际,糖市自给率的高低主要受国产糖数量增减的影响。由于土地与水资源等有限,国产糖数量从1484万吨下降到了1000万吨左右,今年的产量只有956万吨。另外,受土地有限、进口糖关税水平偏低,劳动力成本增长快等作用,国产糖竞争力较低。据了解,世界食糖进口平均关税水平在97%左右,我国只有50%。从糖料成本分析,国内糖料价格偏高,如广西甘蔗到厂成本超过了500元/吨,糖料占到了国产食糖生产成本的70%左右,而印度的糖料成本只在300元/吨左右。

针对我国食糖消费发展趋势,钟金传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及结构。二是消费习惯。三是其它甜味剂替代。四是食糖供求变化及价格波动。例如:从消费习惯来看,当前有部分企业通过宣称“无糖”“0糖”来吸引消费者;网络上存在对油、盐、糖危害性的片面宣传,甚至将油、盐、糖妖魔化,既不利于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转型。健康的消费理想应是用具天然、健康特征的功能物质和原料,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的食品。

钟金传表示,未来我国人均食糖消费水平将不断提升,食糖消费占比将回归正常,食糖消费总量会呈现稳中有增发展态势。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我国食糖自给水平提升则较为艰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