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高考志愿填报

广东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仅剩下最后两三天,现在仍有一些考生和家长犹豫不决,举棋难定。

高校新开设专业和传统的专业如何选择?该从哪些方面去考察高校和专业的办学实力?不少考生现在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又该怎样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昨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广州大学招生办主任伍建芬。

兼顾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

现在,各高校每年都新增一些专业。伍建芬说,这些专业都是对接国家经济发展新需要、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要而设置的。近两年,新增数量最多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工程”“生物医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这些新专业是出于加快与数字经济产业链相关的“新工科”专业布局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考虑,就业前景也应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受到社会关注和考生报考追捧,专业录取分数不断攀升。

不过,伍建芬也指出,在关注新兴专业的同时,建议考生也兼顾报考传统专业。她说,对于传统专业,很多高校都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了调整,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传统专业仍是大多数。传统专业以深厚的学科力量作为支撑,有着较高水平的建设成果,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表示,现在国家大力支持新基建行业的发展,需要与众多传统专业密切相关的大量人才,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就可以考虑与新基建有关的传统专业,如土木类、交通工程等;还有一些会计学、学前教育、护理等“传统专业”的人才,依旧稀缺。

“考生在报考时,不要一味‘求新’,还应遵循‘考生自身特点+院校和专业综合实力+职业发展平台及前景’的填报原则,综合考量。”伍建芬说,以广州大学为例,该校近年也在加快专业结构的优化,新增一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本科专业,在传统专业上更注重的是做精做优,打造一流专业集群,理工科领域传统的土木工程、数学和统计学实力强大,人文社科领域的教育学、工商管理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也是其传统优势专业。

分数不是填报专业的唯一参考

不少考生和家长都认为专业录取分数高,该专业就一定好。对此,伍建芬指出,专业录取分数的确反映了考生的追捧热度,但在专业填报时,分数不是唯一参考。考生填报志愿,更应了解专业实力。

专业实力要从院校相关学科实力、师资力量水平、专业建设特色、人才培养定位、科学研究成果、学习课程构建、学生学习获奖、就业前景出路等方面综合考量。

伍建芬说,当前高校都把专业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龙头来抓,依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省市战略规划相吻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对学校建设发展的“贡献度”、专业建设基础及教学质量水平、近年招生和就业质量等五个参数,来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她说,每个院校总有一些优势特色专业,考生在填报前可以考虑比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认定首批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确定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伍建芬说,这是引导各高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实力的风向标。“能够入选的都是各高校的实力专业,也是考生可以填报的参考依据。”

职业规划从专业起步

现在有不少考生还不是很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因此,总是难以确定自己的志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选择?伍建芬给出三条建议:

第一,选定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她说,院校之间的综合实力是有差距的,这对人才培养、学历提升、就业出路会带来影响,选择相对更好的平台更有利于学习和发展。

第二,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来选专业,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她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对各类人才需求、对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较大,考生根据这些来选择专业,可与国家社会发展同向。

第三,关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来初选专业,让入学后更快适应,更有兴趣学习。她说,职业规划更多是从专业学习起步的,学生入学后通过深入了解专业,逐步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或者调整原有的发展方向。

“大学学习其实不仅是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种素质教育,锻炼的是今后职业发展的能力。”伍建芬特别强调,“高校也还有转专业、辅修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甚至跨专业考研的机会。进入大学后,多多积累专业知识,参加竞赛活动,锻炼提升自己,才能为就业增加竞争力。”(记者 林霞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