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教育而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教育信息化、网络直播等成为教学场景的一部分,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不同的孩子去面对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未来的学校又是怎样的?近日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年度教育论坛上,这些有关创新的教育话题成为探讨热点。
“如果要让一个孩子了解职业,只停留于书本上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对某种职业的了解来拥有同理心,用更为深层次的眼光看待普通人以及各行各业的独特性。”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雪梅分享了如何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帮助孩子创造未知的世界。
中国的职业目前有4000多种,有些职业会有专门的节日,如果现在让孩子为哪个职业去设计职业节,他们会为哪个职业发声呢?夏雪梅列举了一个学生活动的例子。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一系列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他们首先要城市中有哪些职业?为何会有不同的职业?想为哪个职业去设计职业节?……通过探索,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模拟和想象,而是接触到各行各业,通过简单的职业体验来了解不同的行业。一系列的体验和探究后,每位学生都拥有投票权,可以把票投给认为应当建立职业节的职业。
在夏雪梅看来,传统教育中,多数时候老师给予学生去解决的问题是固定的、确定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去探索未知的问题,因为问题的未知性,更多的是创造多元化路径,需要你跳出盒子之外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艺术带来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小荧星艺校校长沈莹认为,艺术可以帮助孩子融合学习枯燥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以及左右脑的开发,也能提升终身的审美能力。“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的结合,会产生很好促进的作用。”
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特级教师张治认为,随着信息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个性和创新成了时代的标志。学习不再是生存的必需品,校园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成为常态,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学校的概念也将发生着颠覆。
张治展望了12个新图景,比如:未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伴随着他从幼儿园到高校;每位教师有一个人工助手,教师和人工智能协作会成为新常态,将来每个教师助手可能会协助老师批改作业、做口语训练等;每一门功课有一个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做出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让大量的学生面对系统的时候,就像面对个性化的导师,让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在他看来,未来的学校还将是虚实融合的校园,同时也是学生深度学习实践体验和沟通交流的场所,所以未来的互联网教育不会让学校倒闭,但是会赋予实体学校新的功能。每个人作业都是不一样的,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教育更注重协作共生,从独自学习转换成合作学习,每个场景都会形成独特的教育场。
上海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李小华认为,未来的学校一定是开放的空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未来学生的学习一定不是为了学历而学,而是为了生命价值,为了好玩而学。”商贸旅游学校着手做了开放式的实训,如2015年学校和法国蓝带合作高品质的西餐厨艺培训学校,近年学校还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和现代音乐专业,让新兴专业带动传统专业的发展。
此次论坛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教育服务专委会主办,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承办,希望通过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教育服务专委会这一平台,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资源得以分享、协作,聚焦观察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希望找到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的途径和渠道,在教育未来发展中找到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