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与时间之外》一书作者卞毓方既是散文家,也是五十年前的北大学子。在书中,他刻画了北大几代师生的群像。不愧是写人物的高手,他从不平铺直叙,也几乎不写人物外貌,而是把浓墨重彩用于刻画人物的心灵,挖掘人的内心深处的闪光亮点。因此,他笔下的人与时代、与国家命运相通,是立体交叉的、有纵深度的,既有北大之独立精神的共性,也有各自独特的灵魂。

卞毓方是1964年跨进北大校门的,所以他先从自身下笔。写自己如何从苏北射阳小镇一步步艰难地迈进北大校门,如何在燕园这座熔炉里熏陶、磨炼,在未名湖畔锤炼自身的文学技能,“这一生,成是北大,败也是北大,爱是北大,痛也是北大。北大于我,就像一栋房子的大梁,若是抽去它,整个屋子都会垮塌。”

卞毓方写他所熟悉的北大老五届的坎坷命运和改革开放后的搏击,感慨道:“大材由来不屈,深谷缝里照样择阳生长,失落的理想在新的风雷下迅猛聚集,谁谓北大老五届是折翼的一代,他们不论散落在何方何处,其实始终没有忘记鹰的使命,只是那博云的姿态有点独特,仿佛一展翼一拢羽都散发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望而知,是从未名湖上空掠过的,这就是北大人之北大人。”

他深情地为季羡林这位东语系的系主任立传,情深之处,他“但愿化作先生窗外的一棵树”,以此表达对恩师的崇敬感恩之情。他写北大的校长马寅初最富深刻的哲理,写北大的开创者校长蔡元培,写陈独秀,写鲁迅……他精辟地点出北大的存在意义:“北大在这儿,已经不单纯代表一所大学。它是一方圣地,体现的是一种与时代、国家同步共命运相映互耀的高华气质,一种无法抹杀也无从回避的精神磁场。”

书中还展示了北大师生鲜为人知的一面,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家厉以宁脍炙人口的古诗佳作,美学家李泽厚七十岁仍活力四射邀人玩蹦极,大书法家欧阳中石的“不务正业,无家可归”,经济学家张维迎吼起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等等,细微之处足以看出北大人的独特风骨,正是:“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北大。一个人也有一万个北大。关于北大的追忆,永远没有终点。”(作者:林江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