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校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派充满朝气活力的景象。操场上,小学生们展示着包括冰壶、冬季两项在内的各类冰雪旱地化项目;真冰冰壶场地内,几名学生在冰面上练习掷壶、擦冰等动作。据校长薛东介绍,这是该校正在开展的冬奥教育科学研讨会活动。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冬奥社区的辖区学校,电厂路小学距离北京冬奥组委直线距离只有1000米,具有开展冬奥教育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学校抓住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将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纳入到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奥知识竞赛、冬奥教育课程以及开展冬季冰雪运动、校园及室内外的冬奥元素布设等方式,不断促进校园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开展。

操场上,五年级(2)班的陈三宝正站在标记线处,他左手托着塑料材质的仿真枪,右眼通过瞄准镜瞄向前方的靶位。之后,只见他轻轻扣动扳机,目光看向了电子屏上显示的环数,微微上扬的嘴角显示出他对成绩的满意。“我刚刚展示的是冬奥会中冬季两项的旱地化项目,这项运动的有关知识和技术可是我此前跟着国家队专业运动员学习的。”他自豪地说:“能在学校里学到很多冬奥知识和项目技能,感觉特幸福。现在我还成了这个项目的‘小教练’,平时会向其他同学介绍项目知识、动作要领。”

其实,这样的冰雪活动在电厂路小学并不是稀罕事儿。薛东介绍说,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每学年参加一次上冰或者上雪训练,参加包括冰球、冰壶、越野滑雪、短道速滑等多个真冰真雪项目以及旱地冰球、旱地冰壶等多项旱地化训练项目。“通过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冰雪知识课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冰雪文化,爱上冰雪运动。让孩子们真正参与进来,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在冬奥教育科学研讨会上,电厂路小学10位青年教师进行了学科与冬奥教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展示。随后,来自北京教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的领导、教授围绕“探索小学冬奥教育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进行了主题研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对电厂路小学通过科研引领冬奥教育开展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表达了让孩子们在冰雪运动文化的滋润下健康成长的愿景。

作为一所教育部命名的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电厂路小学5年多以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冬奥教育文化和冬奥氛围。

去年底,石景山区第一块校园真冰冰壶项目场地在电厂路小学启用。在学校举行的冰壶馆启用暨冰壶队成立仪式上,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壶竞赛主任、中国女子冰壶队前队长王冰玉现场向校冰壶队授队旗,还亲自指导了队员代表、四年级(2)班的王馨墨同学。“作为冰壶队的队员,觉得特别幸福,因为在校园里就可以打冰壶。我会不断学习冰壶项目知识,积极参加冰壶队的训练,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参与冬奥、助力冬奥。”王馨墨说。据了解,自冰壶场地启用以来,电厂路小学开设了冰壶课程,每周每个教学班安排一节冰壶课。同时,学校冰壶队每天都在这个场地上训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电厂路小学在普及冬奥知识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该校学生已经连续3年代表石景山区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委、市体育局、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和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奥知识竞赛,不仅成绩逐年提升,更是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奥知识竞赛举办以来,唯一每年都出现在总决赛赛场上的学校。

“今年2月4日,我们还举行了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全校每一名师生都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表达了对冬奥会的祝福和期待。”薛东说,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冬奥活动,让学生不仅增加对学校的认同感,也变得更自信、更阳光。“接下来,学校还有‘亲子冰雪嘉年华’、发布《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图书等活动,让学校冬奥教育可持续地开展下去,让冬奥文化真正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走进他们的心中。”

(实习记者 卓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