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鲜花;绿道、白沙、木马。走进芦溪县源南乡中心幼儿园,一步一景、景随步移,令人啧啧称赞。这座从空中俯瞰好似一朵杜鹃花的新颖建筑,自2019年亮相以来,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芦溪农村,“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而其中,一所所乡村幼儿园更是“百般红紫斗芳菲”。投资近2000万元的源南乡中心幼儿园就是生动例证。

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县,缘何对学前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芦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聂志勇话语铿锵:“投资儿童就是投资未来!”据介绍,该县每年可用财政约为7亿元,仅用于学前教育建设的资金就达4000万元,约占6%。特别是近六年来累计投入4.8亿元,大力实施“乡村温馨园”工程,一批美丽乡村幼儿园相继建成,“书香、雅致、童趣”与“自然、生态、野趣”相得益彰,实现了城乡办园条件同等优质的发展目标。对此,源南乡石北村村民肖婷婷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农村幼儿园环境好、教得好,费用又不贵,我们根本不用跑城里去。你看,我家两个孩子都放在这里,放心得很!”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而在十年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芦溪的学前教育曾面临“发展之困”:

——入园难。全县只有县保育院一所规范的公办园,没有一所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没有一所标准的村级幼儿园,没有一所高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幼儿园的学位主要依靠小学附设学前班、办在民房里的家庭幼儿园供给。

——入园贵。尽管当时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普遍较低,但在民办幼儿园占市场主体的情况下,受市场因素影响,幼儿园保育保教费仍然年年上涨。

——质量低。除县保育院配齐了保教人员,办在小学里面的学前班、民办幼儿园几乎没有专业幼师,全县持证教师占比只有6%,小学化教学现象普遍存在。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2011年以来,芦溪县直面学前教育“三大难题”,以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树立“投资儿童就是投资未来”的发展理念,以“争创国内学前教育质量一流县区”为目标,不用扬鞭自奋蹄,在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上同向发力。

——管理体制新。该县实施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幼儿园从中心小学剥离,每个乡镇设一所主管中心园,实行“机构独立、园舍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独立”,打造了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级独立园为主体、幼儿园教学点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全面发展模式。

——经费保障足。针对公办园运转困难问题,该县在全省率先对公办园出台生均3000元的财政拨款政策,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支持公办幼儿园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了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保障了公办幼儿园健康运转。针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运转困难问题,落实了财政补助200元/生/年、派驻公办教师、等级晋升奖励、综合奖补等一揽子政策,合理降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成本,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

——队伍建设好。围绕幼儿园队伍不稳定、数量少、待遇低问题,该县从2011年起,启动实施高校委托培养幼师计划,每年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50名学生委托高校培养,毕业后通过签订合同推荐到幼儿园就业。通过定向培养、公开招聘补充在编教师151名,在全省率先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300名非在编专任教师,并保证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年收入不低于5.4万元,享受在编幼师同等五险一金待遇,还在2020年启动了非在编教师职称评定。

冬阳和煦。银河镇紫溪村幼儿园坐落在一个山谷之间,彩色外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步入园内,但见平衡区、运动区、投掷区、玩沙区等游戏功能区布局合理。种植基地上,一畦畦芹菜、大蒜、芥菜等蔬菜长势喜人。园长温桃华告诉记者,这是孩子们的劳动实践场所,全部由孩子们来种,孩子们来打理。她指着山环水抱的校舍由衷地说:“在我们农村能有这么好的幼儿园,老师幸福,家长幸福,孩子们更幸福!”

十年磨一剑。数据显示:十年间,该县公办幼儿园数量从2011年的1所增加至目前的90所,占比达66%,为全省最高;全县幼儿三年毛入园率从2011年的50.6%提升到现在的92%,村级幼儿园覆盖到了每一个行政村,实现了所有学前班向乡村幼儿园全面转移和教学环境儿童化、教学设备现代化。目前,全县共有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园21所,示范园占比位居萍乡市第一,并在2016年2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刘启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