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些高校存在毕业生就业虚假签约等行为,教育部14日晚间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将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

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趋紧,“保就业”“稳就业”成为今年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对此,压力须转化为动力,困难须千方百计克服,而不能动歪脑筋,更不可在就业数据上“注水”——那等于作假,既伤了毕业生的心,又侵犯其合法权益,还会干扰高层判断,不利于统筹决策。

教育部严正表态,必要且及时,“四不准”极具针对性——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这些都是毕业生最鄙夷的“城下之盟”。

对毕业生而言,教育部表态是强有力的撑腰,拿到本应拿到的毕业证书,专心致志参加求职面试,不必受到消极掣肘的影响。若能顺利就业,找到较理想工作,自然是好的;即便一时求职遇阻,也不要灰心,再接再厉,机遇可能就在下一个转角处等候。迈入社会是开启“崭新篇章”,就业诚信犹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当然要有具体措施。严审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委托第三方机构核查,向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核实……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求真”,也是为了震慑就业数据造假。对存疑信息逐条核实、逐一反馈,对存在问题的逐一查处,打破弄虚作假者的侥幸幻想,让其承担侵权作伪代价。

对高校而言,指导、帮助、促进就业,是给毕业生上的“最后一课”。积极组织社会单位开展校园招聘,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给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都是务实暖心之举,能让毕业生感受到母校关怀,有助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让有志向有能力创业的毕业生开启梦想之门。这些工作才是有意义的,也是为人师表者应当做的。

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扩招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一系列促就业、稳就业举措都在向毕业生招手。中国社会的强大内生动力与广阔发展前景,是我们勇闯难关、走向胜利的保障。

眺望前路,脚踏实地,笃定奋进,未来可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