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相关资料图)
闽系房企向来是房企中的一股生力军,在民营房企辉煌的时候,诞生了数家千亿房企,地产50强榜单中闽系房企几近三分天下。“爱拼才会赢”的劲头也曾经引领着闽系房企以高周转、高杠杆的打法驰骋中国房地产市场,只是随着这种打法的高风险逐渐释放,闽系民营房企也被打回了起跑线上。
去年至今,包括融信、正荣等在内的多家闽系房企出险。而作为闽系民营房企的“领头羊”,曾经规模千亿之上的泰禾、阳光城也不得不走到了退市的关口。由于连续多日触及“1元面值”退市的规则,泰禾、阳光城等房企已经步入了退市倒计时。那么,这些曾经的闽系房企为何会走向退市?退市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泰禾、阳光城将挥别A股
“泰禾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泰禾的股票却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于5月19日在厦门做产品调研时这样说。在他看来,从2020年公司债务违约到现在,“其实已经从最艰难的时刻走出来了”。
泰禾集团算是较早爆雷的房企,从2020年公开债务危机以来,泰禾先后历经了甩卖资产、寻求并购、债务重组、高管失联、人才流失。在经历过至暗时刻之后,泰禾积极自救,通过化债、保产品、保交付等一系列“不躺平”的动作,又重新从生死边缘活了过来。
但是,“活下来”的泰禾并没能保住上市这个宝贵的“壳资源”。根据公告,截至5月29日,泰禾集团股票收盘价连续16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预计将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经测算,就算剩余4个交易日泰禾股价连续涨停也无法重新站到1元线之上,相当于泰禾已经锁定了退市的终局。
泰禾13年的上市之路一朝终结不免令人唏嘘。回顾13年前的2010年,泰禾集团通过借壳福建三农成功上市,风光无两,成为当年国内唯一上市的地产企业。2018年,其股价还一度冲上21.63元/股的高位。而后在“高光时刻”,泰禾的销售额也站到千亿以上。
同样令人唏嘘的还有曾经的闽系“明星房企”阳光城。根据阳光城于5月30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收盘价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即使后期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公司股价也回不到1元面值,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而退市的命运已然锁定。这也意味着阳光城和泰禾一样将面临退市的结果。
阳光城也是国内早先上市的一批房地产企业,甚至比泰禾更早。早在2002年,阳光城便实现借壳上市,开启了长达21年的上市之路。阳光城历经两次浮沉,将销售额从2亿元做到了2000亿元以上,从碧桂园挖来“双斌”(朱荣斌、吴建斌)的高管组合,更是成就了阳光城的巅峰时期。
2021年,阳光城陷入债务危机,遭遇了“股债双杀”的行情,形势也急转直下。此后,阳光城以“断臂”的决心自救,出售优质资产,包括浙江永康、四川宜宾、上海梓光、上海臻百利等20余项优质资产,以及物业以换股的方式并入万物云。
但是,“断臂”自救未能让阳光城解除危机。据阳光城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5月12日,阳光城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达647.32亿元,其中涉及担保事项的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累计245.62亿元;在公开市场方面,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22.44亿美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94.75亿元。
房企退市后该何去何从?
上市是房企融资的一种方式,退市也并非意味着房企走到“终点站”。
“退市只是意味着企业在资本市场再融资(增发或配股)的渠道关闭了,其他融资渠道并未关闭。而且,企业债务问题未解决,在境内外投资主体对其风险比较担忧的情况下,无论是融资功能,还是公司治理的功能等,也都大大削弱了,留在资本市场上的意义并不大了。”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如是说。
李宇嘉进一步分析称:“退市并不意味着破产,只是不符合公开上市流通、再融资了。股东们的权益将继续由存续主体承接,如果股东们愿意给企业解决债务、喘息的时间,其主体存续(而非破产)是大概率事件。特别是,当下企业净值降到很低,破产清算对于债务人来说是共输,还不如和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一位熟悉泰禾的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虽然失去上市地位意味着这一融资渠道的关闭,但是,对于当前的泰禾来说,上市平台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融资了。作为这轮出险较早的房企,泰禾一直在努力自救,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即便是退市,对泰禾的正常运作影响不大。保交付、保交楼才是泰禾目前的重点。未来,等到泰禾运营稳定、持续盈利的合适时机,重新上市也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2022年泰禾的收入已经实现同比大增,但是亏损局面还未扭转。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泰禾实现营业收入88.03亿元,同比增长7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74亿元,同比下降33.91%。
也就是说,对于泰禾、阳光城来说,退市并不意味着结束,接下来的重任就是在化解债务的同时保交付,以产品质量重新赢得市场信任,这样未来或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对于日后房企是否有机会重回资本市场,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表示:“退市房企转到新三板后再重新上市的难度是比较大的。目前,房地产企业在A股上市还未开闸。”
对此,李宇嘉也表示:“A股对房地产企业上市有着严苛的条件。在‘三支箭’发出后,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也就是非上市房企可以借壳上市。另外,符合香港上市的条件也可以赴港上市,这就相当于重振旗鼓了。”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