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走了华蓥山最后一抹寒意,朝夕相伴的是晨露和雨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蓥山封山育林多年,云雾缭绕间,苍翠欲滴。由中国石油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231队承担的四川盆地川东邻水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施工工区就在此地。
作为先头部队的测量组,要在这里开辟道路、做好标记,为后序钻井、采集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极高风险区域涉及激发点238个、接收点1091个,需要一个一个精确偏移,以确保物理点位的均匀性。”测量组长蒋贵生介绍说。
5月底,采集的炮声已经逼近华蓥山。50岁的蒋贵生穿上雨衣,背着电脑,跟班测量组上了华蓥山。
“S5081线有8个井在石林区,要尽快确定井位,决不能影响打井......” 他显得有些焦急。
华蓥山附近地面石灰岩大面积出露,地腹溶洞发育,是久攻不克的“双复杂”硬骨头,单单依靠智能布设技术无法实现自动识别。
为了确保物理点布设均匀性,测量组采用GMshot智能布设技术+过程管控“双升级”,来应对“双复杂”地形。
“山下艳阳山上雨”,是华蓥山此时的真实写照。早上7点上山,经过4个小时披荆斩棘才攀上1200米的测线,穿行在密林里,雨雾为伴就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今年工区测量难度非常大。山高路险、雾气弥漫,信号接收困难,两条线最长时间要走3个多小时,一天只能测一两个点位。”测量员林伟介绍。
蒋贵生说:“涉及石林和地下溶洞,这几口井交给别人我不太放心”。
每一个测点他都到现场实地核实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地面石林的宽度,有的路只有“一线天”那么宽,人可以过,钻机可是抬不上去的。有的时候翻过一座山了,看到有别的路他又返回去重新定井,尽可能让机器不绕弯路。
一波过山雨袭来,打得人睁不开眼睛。雨水浇湿了鞋袜,汗水沁湿了雨衣里的信号服。
“年纪大了,雨雾天对关节炎有点影响。” 蒋贵生揉着隐隐作痛的手肘。山雨过后,他架上电脑,借助高清航拍图+矢量化电子围栏,成功定下了S1881井。
六天时间,组员们在华蓥山上见缝插针,成功拿下了石林里的8个井位和16道检波点。等待他们的,还有更多的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