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的深圳市领导与港澳委员座谈会上,多位港澳委员建言深港两地应该勇于担当,突破思维、创新改革,共同推动前海与河套两大合作平台建设,创造更多的科创合作新红利。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双区”战略下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和重要载体。

作为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深圳市政协委员方舟曾经参与深港协调、经济协作、通关安排,以及前海、河套的发展战略制定。在他看来,虽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河套定位为“科技创新极点”。但当前河套的发展依然有着诸多挑战。“比如,在当前‘一区两园’的模式下,欠缺一体化的规划。如何共同布局科创项目、对接两地科创产业等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方舟建议,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定位河套地区,将其打造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结合点,定位为吸纳国际高端科技人才的平台。同时,由国家相关部门、深圳市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三方联合成立一家机构作为河套两侧的共同开发主体,实现共同的园区建设和管理,并推动区内要素自由流动。

“事实上,深港河套地区乃至深圳河南北两侧的深港交界现有多处陆路口岸相连通,是形成各种要素在港深及大湾区各城市间便利流动的最佳区域。”方舟认为,可以通过“以点带线”和“以线带面”的方式,将条件较为成熟的河套“一区两园”作为“启动区”,再逐步扩展成为沿整个新界北口岸地带的“港深国际创新科技走廊”。

“如果这一区域能得到国家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有望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实现人员、资金、货物、信息在区内便利流动,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科创企业和人才。”方舟憧憬道。

深圳市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国华南地区首席合伙人、香港义工联盟副主席张展豪建议,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河套建立大湾区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搭建技术交易平台,建立技术转移激励机制以及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该交易中心以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汇聚大湾区产业技术转移需求,对内以深圳为节点,迅速与大湾区重点技术转移机构建立联系;对外以香港为联络中心,积极对接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各国技术转让中心,从而形成强大的技术聚集效应。”张展豪说。

(记者李天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