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虎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儿越来越浓。新年新气象,神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民众家事,都值得我们书写和记忆。自即日起,农民日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陆续推出本报记者发自一线的报道,展示农业新成就,描绘乡村新风貌,希冀农民新生活。
康平县二牛所口镇是辽宁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前不久,记者来到这里探访脱贫户,看看他们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
走进二牛所口镇刘家村脱贫户马国健的院子,看到院子左侧有一排猪舍,院子右侧栅栏圈起的空地上还有几十只大白鹅,屋前还停了一辆轿车。
马国健(右)和父亲在院子里整理玉米。
马国健家2015年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父母都因为生病不能干活。他与媳妇原来在沈阳打工,但因为父母需要照料,便选择回乡。
马国健说:“我家有18亩地,光靠种庄家还是不行。看村里有很多人发展养殖业,于是想着通过养猪挣钱。因为本钱不足,便找村党支部书记帮着想办法。村党支部书记说,国家对贫困户有贷款扶贫政策,可以帮着协调办理小额贷款。于是,我办了3年期的5万元贷款,开始养猪。”
拿到贷款后,马国健花了8000元购买了第一批3头母猪。从3头母猪起家,通过自繁自养,如今他家的圈里已有12头老母猪与20头即将育成的肥猪。“2018年与2019年猪行情特别好,一批猪能挣五六万元。”马国健说,这几年他手里渐渐有钱了,不但把贷款还了,翻建了新房,去年末还特意到沈阳买了一台二手车作代步用。
“有了政策支持,俺家现在也是有房有车了,得空还会拉着老爹、媳妇、儿子到康平县城转转。”说起从前和现在生活最大的变化,马国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手里没钱,遇事总是借钱花,现在不用再借钱了,而且手头还有了余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刘家村原有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在政府的帮扶下过上小康生活。“没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不用担心。村里利用壮大集体经济的资金投入酒厂,利用康平县乡村振兴局的扶贫资金建了7个温室大棚种植花卉,这两个项目能给他们分红。”二牛所口镇党委书记马凤佳介绍。
目前,二牛所口镇有5个村获得壮大集体经济资金的扶持,都发展了特色产业项目。例如,岔海村利用有丰富的蒲草、柳条资源的优势,开发了40多种柳编工艺品,形成了柳编产业;西王家村利用资金建立了光伏电站,村集体一年收入增加十几万元,等等。
二牛所口镇切实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马凤佳说:“我们紧盯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图作战,一对一帮扶,同时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精准施策,开展常态帮扶,坚决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