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顶压前行,创下多项新高。14日,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外贸的底气。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在10万亿元以上,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我国外贸企业迎难而上的缩影。
细看数据,45.5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86.1%的进出口实绩,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超过6.7万家,创近3年同期新高。更令人振奋的是,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自主品牌出口增长10.2%,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提升至51.1%。这些结构性变化不仅展现了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也彰显了中国外贸的韧性。
韧性既显于数据,更见于政企协同应对的能力。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我国构建了政企协同的应对体系:政府部门强化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等保障措施;外贸企业加速产品升级、开拓多元市场;电商平台打造内外贸一体化渠道。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为稳外贸贡献力量。
从微观层面看,期货市场提供了精准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企业借助期货等工具能锁定成本与收益,从而无惧汇率、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信心得到稳固。从宏观产业链视角看,期货市场强化了上下游企业间联系,让各环节协同应对外部冲击,形成风险共担生态圈,增强产业链韧性,保障供应稳定。
不过,需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球贸易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为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稳外贸效能,还需在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快推出更多国际化品种,覆盖重点产业链;二是吸引更多境外交易者参与,持续提升市场活跃度;三是完善跨境交易体系,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稳外贸,稳的是企业信心,稳的是产业链韧性。这既是当下应对挑战的现实选择,更是面向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并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降本增效,是相关企业应对当前外部挑战的重要路径之一。只要我们持续深入挖掘、充分释放内部的巨大潜力,中国外贸必将在全球贸易秩序重构中站稳脚跟,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