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食品加工、贸易流通及消费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为了更好地稳企安农、护航实体,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4月10日,河南驰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河南驰戍)联合新湖期货举办了“正阳花生期现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聚焦花生期货与现货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期现联动新模式,为产业链企业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促进花生产业链供应链稳健发展与转型升级。

  花生供需两端平稳运行

  会上,卓创资讯花生分析师严琳对国际花生市场供需及进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据她介绍,数据显示,进口花生与国内花生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7,呈现出高度正相关。此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共进口未加工的花生果约9.46万吨,同比下滑21.53%;进口未加工的花生米约66.52万吨,同比增长23.11%。整体来看,花生进口依存度在6%~8%,维持低位水平。

  严琳进一步介绍,我国进口塞内加尔花生米20~30万吨/年,占进口花生米总量的30%~40%;进口苏丹花生米30~40万吨/年,占进口花生米总量的40%~60%。2024年从苏丹进口约35.19万吨,同比增长1.88%;从塞内加尔进口约30.60万吨,同比回升76.50%。此外,近三年,我国进口美国花生在9万~11万吨。因此,花生方面受关税的影响并不大。

  关于国内花生的情况,新湖期货农产品首席分析师陈燕杰作“国内花生及油脂油料市场基本面变化”演讲时表示,相较其他粮食作物,花生的种植收益更好,因此部分地区发生作物种植结构(如玉米改种花生)的变化。全国花生2024/2025年度种植面积预计同比增长8%~13%,接近2021年水平。

  “短期来看,随着基层的花生货源逐渐消耗,农户出货压力缓解,产区上货量仍较有限。而花生现货价格处于偏低区间,受库存成本支撑,持货商不急于抛售库存货源。此外,油厂收购积极性也一般,价格下调叠加严控质量的影响,油料米价格处于弱势。”陈燕杰说。

  陈燕杰表示,目前花生旧作供需平稳,后市需关注气温上升后国内花生的抛售情况,二季度国内月度进口花生米可能增加。国内新作播种将开始,预计花生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后续需关注这个预期是否兑现及产区的天气情况。4—6月,花生期货价格预计易跌难涨,可以关注盘面区间的下沿支撑位置。6—8月是花生库存消耗期、新旧交替期,预计价格难跌。

  期现结合破风险难题

  与此同时,花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面临着不同的风险。种植端农民面临着靠天吃饭、低价伤农的难题;贸易端面临下跌行情如何避险、上涨行情如何增收的难题;加工端面临原料成本上涨时如何锁定采购成本、平滑利润曲线的难题。

  针对上述花生实体企业面临的风险,河南驰戍高级经理郑霈茹在会上对花生期现助力产业升级转型的模式进行了介绍。

  她表示,种植端可以采取“保险+期货”模式,在对种植成本进行核算后开展套期保值,以及通过价格险规避部分市场行情风险。在市场价格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对花生种植大户来说,其保障相对可观。贸易端需注意“四个差”,包括区域差、品质差、批零差、期现差(基差)。现货正常走渠道,期货做保障(基差贸易)。加工端可以借助期货锁定原料成本和货源,增强企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她举例道,河南省某种植户种了2000亩花生,平均亩产350斤,总产量约350吨,其中80%可加工成期货仓单,即280吨期货仓单,花生种植成本约7500元/吨。受天气影响,该种植户播种的花生预计减产10%。通过数据测算,每亩损失将达到150.5元。最后,该种植户采取了三管齐下的解决方案,先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套期保值,再购买花生政策险和价格险。最终,该种植户有效规避了潜在的损失,并额外增收72.6元/亩,总增收145200元。

  新湖期货产业服务总部总经理王鹏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通过灵活运用期货工具能够增强花生产业链的稳定性,建立稳定的采购及销售关系,既可以解决上游客户售价低、回款慢的难题,又可以为下游客户拓宽采购渠道、保证货源稳定,发挥库存“蓄水池”的作用。

  “使用点价结算的方式也大大降低了客户原料端的资金占用和采购成本,帮助其建立起常备库存,有助于降本增效,增强他们的经营稳定性。同时,也促进了期现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花生产业长期采用一口价、不透明的定价方式。对花生企业而言,能有效降低市场单边的价格波动,赚取确定的利润,实现经营的可预测性,提升实体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他说。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