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大闸开启,蓄势已久的南水奔涌而出,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半个月后,汉江水流至北京。

通水近十年,南水北调入京水量超96亿立方米,本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以水结缘,北京与水源区结对协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本市共安排资金50亿元,实施项目1177个,助力河南、湖北水源区16县市区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南北共建、互利双赢的区域发展格局。

协作保水质百姓尝甜头

南水进京一年多后,来自北京的企业首创集团承接起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周边淅川、西峡、内乡三县2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总里程近1200公里。

这里面,九重、香花、马蹬三厂最近处距离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仅9公里,堪称“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为了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全国各地的技术专家赶赴一线,完成水厂二级管网建设,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及生产标准,确保了各厂稳定运行,出水排放达标。

千载惠民事,万里畅清波。

“协作过程中,本市坚持把保水质作为第一要务,安排40%左右协作资金,实施一批水质保护项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重点支持老灌河、犟河等主要入库河流及支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沿河两岸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

同时,来自北京的企业积极参与水源区水质保护:北排集团运用世界领先的“红菌技术”运营十堰渗滤液项目,首创、碧水源对水源区相关县市区、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托管运营,首创、北控集团在水源区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持续提升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助力调水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

由于南水北调来水水质始终优良,特别是在北京以江水为单一水源的郭公庄水厂、第十水厂、亦庄水厂等供水范围内效果尤为突出。“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00毫克/升以上降至120到130毫克/升,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相关负责人说。

 南水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南水汩汩而来为城市发展注入“生命水脉”。

数据显示,2014年底南水进京后,每年从丹江口水库调水超过1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为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提供了水源支撑,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选择。

“目前,南水占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的七成,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经开区等区域,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人。”相关负责人说,基于充足的南水保障,北京市大规模开展了自备井置换工程和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更多市民喝上市政自来水,饮水安全和水质更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用南水替代密云水库向自来水厂供水,并通过新建的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输送南水至密云水库,有效促进了密云水库蓄水量节节攀升、水面不断扩大,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增加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另一方面,本市对有条件的地下水源地开展了试验性补水,水位回升明显,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多年回升,累计回升超10米,增加储量超4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大大减少。

 “北京智慧”南下送去新动能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一片片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已经成为当地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产业发展“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伴着南水北上,北京的资金、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南下”。近几年,本市支持郧阳区油橄榄产业研究院建设,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研发,结合库区山地荒漠化治理,新建油橄榄育苗基地500亩,种植基地5000亩,老基地改造4000亩,既减少了山地水土流失,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又带动橄榄油产业发展。去年,当地油橄榄产值达到4800万元,带动周边镇村近2000户林农户均增收超1.4万元。

这是结合水源区实际,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的缩影。除了油橄榄,本市还支持建设西峡猕猴桃、卢氏蜜蜂产业、竹溪茶叶、丹江口柑橘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带动库区群众增收致富,打造“栾川印象”“渠首印象”“调水源头”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合作讲究优势互补,水源区的生态优势加上北京科技人才优势,势必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协作中,当地成功创建了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农业研究院两个“国字号”研发平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及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十堰一家汽车科技公司研发新产品70多个、新工艺30多项、新技术10多项、申报专利20余项,每年新增产值6000万元以上。

近十年,本市组织开展8次“院士专家行”活动,共有100多位院士、300多位专家先后到十堰、南阳,深入企事业单位解决各类难题1000多个,达成项目合作协议200多项,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水源区转化,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0多个,“北京智慧”为水源区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记者 曹政)

相关新闻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启动反向输水

将部分“南水”送到密云水库存起来

近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启动反向输水。这是本年度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首次进行反向输水运行,将一部分“南水”输送到密云水库存蓄起来,增加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北京市内重要配套工程之一,主要功能是调蓄和储备水资源。该工程通过九级泵站逐级加压,实现“水往高处走”,把一部分“南水”反向输送到密云水库存蓄起来,以增加北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与此同时,部分“南水”还将通过李史山泵站小中河分水闸,对密怀顺水源地进行补水,提高北京市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

据介绍,此次反向输水,前期将采用小流量运行,通过“首级甩站”的调度模式,节能的同时满足各级泵站的水量匹配要求。后续将根据具体来水量逐步调整运行模式。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在输水期间将加强巡视值守,确保安全高效完成2024年反向输水运行工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