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岁男性自从某一次感冒发烧并发急性中耳炎后,右耳会时时感到闷痛,总觉得耳壳被东西罩住,听声音时好像隔著一道牆,常常会听见风声,很像电扇朝耳吹。戴耳机听音乐时,如果音量过大,还会听见「劈哩啪啦」的怪音,好像有人在耳边搓泡棉,却找不到声源。

就医时,原本以为是听力障碍,但听力检查正常。病人来到诊间,发现他的右侧耳膜内层散布著很多白色条纹与斑点,很像坐在汽车驾驶座,观赏挡风玻璃上的「水痕」。

主治医师、台湾高雄的元景耳鼻喉科神经科诊所医师陈建志称,该患者其实是罹患了「中耳炎沉积物综合症」,这也是引起长期「耳闷」相当常见的病因。此病通常起自于某次感冒,微量病毒蛰伏于中耳腔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中,持续诱发自体免疫反应,黏膜分泌出黏液,量虽少,却可在晚上睡觉侧卧时,依著重力,流到耳膜上,蛋白质沉积逐渐沉积于其上,造成极为轻度的传导性听力障碍,彷彿耳朵上「罩著一层膜」或「隔著一道帘」,有的会听见杂乱无章的耳鸣声。一旦有大声响传入时,沉积物崩落,患者会听见怪声。

陈建志称,此病的诊断,需仰赖耳膜显微摄影,在足量的灯光下,放大至少400倍,才会看到耳膜内层(位于中耳腔的那一面)的病灶。此病若不治疗,会因耳鸣耳闷衍生听觉过敏;沉积物愈积愈多,一旦发生钙化或纤维化,永远黏在耳膜及听小骨上,将会更难治疗。

图说:陈建志医师说明,左图为中耳炎沉积物症候群患者初诊时耳膜,治疗半年后,右图红圈处的条纹及斑点已消失,耳闷耳鸣减轻。

治疗中耳炎沉积物症候群,一般会先建议长期口服高剂量抗组织胺及化痰剂,多饮开水,减少中耳腔的过敏反应及分泌物的浓稠度,并建议患者在睡觉时,身体儘量平躺,让蓄积于中耳腔的分泌物经由耳咽管排出中耳腔。治疗往往需要持续至少半年,甚至长达一年,病症才会完全缓解;若能搭配红外线照射治疗,可再缩短疗程,但须避免烫伤。

陈建志在自己的耳鸣门诊中,平均每週会遇到好几例此病患者,各种年龄层均有。由于这类患者一开始会尝试不停地开口闭口,或者左右摇晃下颚,尝试去「弄通」耳朵,反而造成颞颚关节炎引发耳痛,陈建志提醒有类似病症者,宜先正确就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