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生,不变则亡。”这几乎是各个行业长期成败的发展法则。

大多数银行都将推进数字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其中国有大行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增速领跑整个行业,且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

如果从国际同业的情况来看,国内大行的科技投入还存在巨大的空间。

2021年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美国银行以及富国银行科技费用占营收比重均超过4%,摩根大通甚至达到8%以上。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有大行对科技的投入仍将保持高强度。

科技大手笔投入的同时,科技人才也愈发受到国有大行的重视。

根据2021年财报显示,六家国有大行科技人员总数合计8.19万人,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邮储银行科技员工分别约为3.5万、1.51万、1.29万、0.91万、0.45万、0.54万人。以员工结构来看,六家国有大行科技员工占比分别为8.10%、4.03%、4.20%、2%、5.03%、2.76%,科技员工占比均较2020年有所增加。

科技和人才已经成为了国有大行战略转型的两翼。

工行副行长张文武在该行2021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介绍道:“在机制方面,我们推进科技人才兴业工程;推出了‘揭榜挂帅’机制,实施敏捷研发模式;依托金融科技研究院与合作伙伴共建了前沿技术实验室。”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数字化新交行建设才刚刚起步,场景生态需要进一步拓展,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还需要再提速。2022年交通银行要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更好地融入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企业建设。此外,还将大力培育数字化人才,提升数字化素养,完善交通银行科技治理能力。

科技对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有大行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政策市场敏锐度,利用科技重塑自身业务和生态,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引领性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投入和应用在不断深化,国有大行除了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与外部的联姻也是银行推进科技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近年来,国有大行与科技公司建立了多样化的合作模式,这一点在百融云创的身上表现非常明显,在技术层面,百融云创为国有大行分享人工智能、云计算、隐私计算等技术应用成果,强化其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业务场景上,百融云创通过智能分析、智能营销、智能运营等解决方案,为国有大行的营销获客、存量运营和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百融云创各类产品和服务已经全面渗透国有六大行之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