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健身到城市交通,随着时间的推进,杭州亚运会的影响正不断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去年4月,杭州首次推出了八大行动,内容包括健康城市打造行动、城市国际化推进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绿水青山守护行动、数字治理赋能行动、产业发展提质行动、文化名城传播行动、城市文明共建行动等。

如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行动进展如何?昨天上午,在全市“亚运城市行动”比学赶超活动推进会上,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健康城市打造行动

截至5月底,全市已经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536场,培训473场,同时完成南星公园等10个亚运主题公园的建设或改造,运河亚运公园、运河中央公园、北塘河滨水公园等项目处于建设过程中。

今年,杭州绿道建设项目开工率100%,累计完成绿道建设336.45公里,完工率61%,同时开展了第二届“杭州市最美绿道”“杭州市建设最佳配合镇街”评选活动,根据票选,优选出15条“杭州最美绿道”。

接下来,还将继续推进全市716家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双休日、节假日向社会开放。

城市国际化推进行动

今年,杭州将以亚运为契机,加快长三角城市旅游产品和线路互推,推动公交、地铁、公园、医保等公共服务“一卡通”。截止到2021年5月底,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和水上巴士已完成交通部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改造。

在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方面,目前国际化医疗服务区域面积已超8000平方米,7家医院单独设置了服务专区,各区也都设置了境外人员接种点。

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市政类、综合交通类、环境提升类基础设施均取得新进展。

截至5月底,已建成时代大道滨江段、彩虹快速路西延西湖段和富阳段3个项目共18公里;8号线一期工程已完成试运营,计划6月建成,其余4条线路正在按照节点计划有序推进;新改建550公里健身绿道项目开工率100%,累计完成绿道建设336.45公里,完工率61%。

绿水青山守护行动

为更好地打造绿色亚运,杭州开展“裸土覆绿”专项行动。目前已完成产业结构调整29家,工业炉窑整治3台等工作。同时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取到2135个疑似裸露图斑,开发了山体损毁监测APP等工具,只需通过手机就能够精准定位图斑位置。

通过整治,各地治理项目也已初具成效,截至6月7日,所有项目已完成治理方案编制审查,首次下发1658个治理项目清单已累计进场1420个,总进场率86%。

数字治理赋能行动

一场大型赛事的举办,安保通常是个大问题,在数字治理赋能行动下,杭州多了不少“科技眼”,比如西湖大学承担的“恶意无人机自主协同探测与追捕系统”,就可以通过研发“警察”无人机,自主协同探测追捕恶意无人机,保障亚运场馆安全。

与此同时,由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和杭州市公安局共同承担的“面向(赛会)公共安全的智能人群仿真和智慧决策关键技术研究”,就能够运用技术手段,构建起面向公共安全的智慧仿真决策应用平台。

产业发展提质行动

行动开展以来,已构建了数字视网膜开放平台、光机电一体化平台等智能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同时成功创建智能网联驾驶测试与评价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浙江中心)和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助推阿里达摩院“小蛮驴”无人物流车在浙大、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等高校和社区实现商业化运营。

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5G网络环境,力争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的优质覆盖,扩大独立组网建设规模。同时继续做好淳安、萧山、富阳等运动小镇培育工作。

文化名城传播行动

为更好地营造亚运文旅氛围,今年5月26日,首个“杭州·亚运文化空间”在杭州图书馆落成,该空间集展示、展览、体验等多种功能,并设立了“亚运专题文献区”,陈列亚运体育相关的文献书籍。

此外,亚运“非遗”体验活动也有序推进,目前已初步筛选出金石篆刻(西泠印社)、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胡庆余堂重要文化等50个具有杭州特色的非遗项目在亚运会期间进行展示展演,大家不妨期待一下。

城市文明共建行动

行动以亚运为契机,广泛培育和招募各城市志愿者。自“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开展以来,服务居民32.7万余人次,其中“亚运”专题志愿服务1837场次,累计服务时长2万余小时。(记者 周雨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