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系列评论之二】

无底线炒作就是“过街老鼠”,必须“人人喊打”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民不仅是精神家园的享受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对网络文明没有任何敬畏之心、保护之举,做出种种有违公序良俗乃至违规违法的事情。无底线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近来曝光的一些案例,从企业借疫情做广告,到明星借丑闻炒作,其性质之恶劣、手段之恶俗、目的之恶心,一再刷新公众的认知。

其中娱乐圈的炒作之风最为盛行,社会影响极为恶劣。通过一个个被曝光的案例,公众发现,一些明星光鲜靓丽的外表下,都有不堪入目的一面;所谓的能力与天赋背后,不过是经过了多少人包装的花瓶;所谓的敬业与职业,不过是精心编造甚至制造的故事;所谓的道德与表率作用,更是经不起舆论的轻轻一击;至于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往往也是刻意策划的,为了增加曝光率,提升知名度。

有些已经成名的艺人,在逐利资本的支持下,组建专业的炒作团队;有些默默无闻却又做着爆红梦的新人,也把炒作视为一种比能力更有效的捷径。前者团队作战,炒作手法娴熟,网友难以觉察;后者欠缺炒作经验,往往破绽百出。此次河南暴雨灾害期间,一名说唱歌手只捐款100元,却P图谎称捐款1.8万元,引发众怒。但无论哪一种炒作,也无论手段高低,都如同网络空间的过街老鼠,沦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炒作原本是个中性词,如今已变成人尽皆知的贬义词。原因就在于,很多网络炒作,已经到了无原则、无底线的地步。谎话连篇已成常态,胡编乱造不以为然,制造事件层出不穷,低俗恶俗司空见惯。只要能红、能赚钱,就可以不择手段,将法律和道德统统抛在一边。粉丝团、应援队、雇水军等,在有些人的蛊惑下,甚至发表与权威部门调查结果完全相悖的言论,形成新一波的炒作;有些人遇到感情纠葛、消费纠纷等,也不愿选择法律手段,而是通过炒作为自己维权,却不知就算本来站在法理一边,也很可能越过了法律的底线。

无底线的炒作,不仅严重破坏网络空间秩序,还严重挤占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更是在输出不正确的价值观。一人炒作成功,众人趋之若鹜,变本加厉地仿效,常常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即便某个炒作事件被发现被制止,所带来的次生灾害也将长期存在。近来无底线炒作事件频频出现,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足以证明它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网络毒瘤。针对网上文化娱乐乱象,2021年“清朗”专项行动已将互联网盲目模仿、低俗恶搞、内容涉黄、浮夸出格等各类低俗化娱乐化炒作行为,列为重点整治目标。唯有重拳出击,才能遏制恶意炒作的蔓延。

无底线炒作野蛮生长,与当事人品性操守有关,与背后的利益集团的操纵有关,更与违法成本太低有关。除了舆论道德层面的谴责,还需要行业和平台方强有力的约束,更需要法律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治疗沉疴顽疾需下猛药,整治无底线网络炒作要架上带电高压线。监管部门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保护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北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