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早上七点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前的河医立交下畅通无阻,这在以往的周一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几天前的那场特大暴雨,立交桥旁的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已经“停摆”5天。几天来,经过各地救援队及全院职工不眠不休的抢修,这所全省最大的医院按下了“重启”键,全面恢复门诊。

在医院门诊前的广场上,仍旧停满了电力抢修、通信保障、运送物资的各种车辆,抢修保障人员与患者混在一起,攘来熙往。

虽然是第一天复诊,患者并不少,大家有序排队进入大厅,上楼的扶梯仍是站得满满当当,几个直梯前更是排起了长队。环顾大厅,挂号机正常使用,同时还有人工窗口开放,缴费、取药都有条不紊,似乎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然而,通往地下一层的电梯仍然封锁,大厅中还扯着电线,墙角堆放着沙袋,都能提醒人们这里刚刚被大水淹过。

二楼的各个诊区,已经坐了不少患者,但与平时的周一的人满为患还是相差不少。很多患者手里拿着东西不停地扇着风,因为电力供应不足,门诊大厅内没有空调,确实感觉有些闷热。

空调开不了,就用土办法。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断地有护士从门诊广场前的运冰车上,用手抬、在地上推,艰难地运来一箱箱的冰块,放在各个诊室内,冰块旁再加个电扇,“土味空调”降温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没有了现代化,倒多了很多“人情味儿”。每层的诊区都设有瓶装饮用水免费领取处,志愿者、导医、护士更是随处可见,所有科室都开放,诊室内的医生为了抢修这几天也都没怎么合过眼了,但出诊都是准点到来。

正像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说得那样,除了坚守在其他两个院区的人员,其他所有人都在向河医院区集结,尽最大努力保证患者就诊。

这位医院的大家长,不到七点就开始在医院的各个角落查看,确保万无一失,汗水已完全浸透了衬衫,本就沙哑的嗓音透着更多疲惫。“目前,医院门诊流程顺畅,运行良好,没有出现拥堵的情况。电力还不稳定,一旦网络出现问题,马上可以启动全手工操作,不影响就诊。”刘章锁说,预计今天的门诊量在平时的1/3,大概有5000人,再增加一些也完全没有问题。

地下进水严重,各项检查是否还都能顺利进行?对此,刘章锁说:“除了部分低处的设备泡水受损严重,只能等待修复。其他没有被淹的设备都还能正常使用。目前,现在除了核磁共振、CT等少数大功率检查,因为电力供应不稳无法进行,其他都可以进行,不能做的检查可以转到东院区、惠济院区去做,两个院区可以完全满足需求。”门诊大厅前,发往东院区、惠济院区的班车半个小时左右一趟,紧锣密鼓地运送患者。

门诊楼后的住院区内,地面积水已经基本排干,记者看到很多消杀人员集中在一起,正在进行分配。“用含氯消毒液对住院区的病房进行彻底消杀,一个角落也不能放过。”一位消杀人员说。

目前,6号、7号、10号、11号病房楼已经重新启用,而其他病房楼因为电力无法带动空调,还不能使用。

在二号病房楼前,抬头可以看到,对面的防雨连廊上摆满了病床,正在进行晾晒。明媚的阳光下,一排鲜艳的小国旗异常醒目耀眼。

从暴雨倾盆到晴空万里,从一片黑暗到灯光亮起,这所超级医院正在一点点恢复正常,这座城市正在一点点重现生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