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麻江县近日发布倡议书,号召干部群众抵制低俗“婚闹”行为,在举办和参加婚礼过程中自觉做到“不要粗俗挂物坏形象”“不
要乱涂乱画辱人格”和“不要泼墨撒粉污环境”等十不要,获得网友和舆论的普遍称赞。
事实上,多地都曾发文倡议抵制低俗“婚闹”行为。早在2016年10月,云南大理就发布通知,整治穿猥亵性奇装异服和扔鸡蛋等“婚闹”行为。今年以来,贵州遵义多个县(区)和山东滨州等地也发出通知,整治低俗“婚闹”。
“闹婚”,是我国民间办婚礼的传统习俗,源于“越闹越喜”的思想观念,亲友可借此表达对新人的祝福。沿袭传统习俗,让婚礼更加热闹,这无可厚非。但“热闹”不等于没有章法的“胡闹”,也需有分寸、守底线。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不堪入目的“婚闹”现象越来越多,原本美好的婚礼被搞得乌烟瘴气,新人深受其害,甚至因此酿成悲剧。这些变了味的“婚闹”,早已从“风俗”变成了一种“恶俗”。
有法律工作者表示,强行亲吻、搂抱和涂抹异物等“婚闹”行为,轻则是行政违法,重则构成刑事犯罪。但在现实中,“婚闹”参与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被侵权人也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
这也提醒我们,在整治低俗“婚闹”乱象时,需更加明确法律红线的存在,不仅要加强对参与者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还要鼓励被侵害人敢于寻求法律帮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仅仅依靠司法和行政部门的治理,难以有效约束“婚闹”行为,整治这一乱象需要全民努力。各地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增强公民的文明意识,将抵制低俗“婚闹”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婚礼,本是新人喜结连理,享受亲朋祝福的美好日子。抵制低俗“婚闹”,让婚礼回归美好,是我们的共同期待。( 记者: 郑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