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安装针孔摄像头,家庭监控视频被泄露,偷录设备明目张胆售卖……近年来,类似丑闻不断曝出,据媒体报道,只需288元,便可买到8个酒店房间监控,12个家庭房间监控。
这类偷窥视频之所以频频流出,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一方面是由于偷拍设备购买容易,为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偷窥产业涉及面广、链条长、传播速度快,对于监管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年5月以来,中央网信办牵头多部门联合进行治理,取得了一系列战果。但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上,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看到,由于偷窥视频涉及隐私,鲜有当事人愿意主动举报。即便举报,互联网跨地域传播的特点,也令调查取证困难重重。费尽周折找到幕后黑手,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十日拘留的处罚着实太轻;比照《刑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定罪标准,多数偷拍案件又不够“产生严重后果”这个要件。一来二去,让一些偷拍者钻了空子。降低偷拍的入刑门槛,让法律长出“牙齿”,已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应强化传播平台的主体责任。社交平台、网盘等媒介的兴盛,视频分享、表情包等功能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偷拍视频的传播。从近些年披露的一系列案件可以看出,平台不是没有能力对传播内容进行监管,只是不想作为。从这个角度看,相关部门是否可以通过罚款、约谈等多种方式,调动起平台在打击偷窥视频传播上的积极性?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很大程度上,偷窥视频买家的存在,是这条黑产链运行的最大动力。如果购买者络绎不绝,制作者与传播者就永远不会消失。如何形成对买家的有效打击,还需要从法治层面进行更多探索。
重拳打击偷拍视频的传播,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尽快探索长效治理机制,才能夯实人们的安全感。
(原标题:打击偷拍黑产链斩草更得断根)
(评论员 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