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互联网文字表达出现一股“不知所云”之风。赞赏有加必称“YYDS(永远的神)”,加油鼓劲得说“疯狂打call”,我的姐妹要用“wuli集美”……使用者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旁观者却云里雾里、困惑至极。
难道不用“梗”就没法在网上说话?这倒不至于,不过您且瞧瞧,现如今无论豆瓣红书,还是微博虎扑,满眼皆是新新词汇。而且在排名算法的激励下,“赞同”“亮了”数量越多的回复越能得到最多展示,导致越是简单、越是简短越受青睐。如此机制设计,滔滔宏论怎敌“三言两语”,辞藻华丽必输“表情素材”,更有甚者发明出一套“废话文学”,以“一日不见如隔一日”“姜还是老的老”“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等荒诞段子博得满堂彩。
表情包、谐音梗、省略语,偶尔用用无伤大雅。只是当某些粗鄙的、肤浅的、无厘头的词语被奉为圭臬,语言表达势必走向贫瘠。而“语言的饥荒会恶化思想的贫困”,语气词、表情包再争奇斗艳,短视频、火星文再层出不穷,也掩盖不了逻辑的混乱、思想的肤浅,甚至有时连情感传递都难以饱满、精准。
大千世界、五彩斑斓,芸芸众生、五味杂陈。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想本该丰富多彩,互联网却在“刷梗斗图”中成了千条一面、废话连篇。这究竟是你在说话,还是“话”在说你?劣质化的语言表达,已然成为某种“网络病”。据说,在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中,有14万人正在谋求“治疗”。
更怪诞的是,在某些网络舆论场,正常的表达几乎无立锥之地,立场先行、拉踩引战却大行其道。你想理性讨论,对方来句“呵呵”;你想看看论据,对方直言“懂的自然懂”;你旁征博引写了回答,对方评论“屁股歪了”“夹带私货”……处处都是“我说前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如何能产生说理论据的讨论氛围,怎能产生冷静理性的网络生态?
没有优质的讨论氛围就没有优质的内容输出。事实上,网络语言的单一、极端倾向,正在溢出网络,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形成负面影响。有观察家发现,几乎与“00后”开始上网的时间同步,“杯具”“囧”“神马都是浮云”大量进入小学生作文。更令人担忧的是,“傻×”“装×”“×丝”等脏字,“小鲜肉”“小奶狗”指向的畸形审美……各种糟粕正在借助网络语言,悄悄渗入青少年的思维,影响着他们在现实世界的行为方式。
表达当然不必时时刻刻严肃,但使用时处处得有章法。汉语长河数千年生生不息,正是源自中华民族不断探寻语言世界的真、善、美。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以及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汉字不断流变,但吐故纳新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对表达的敬畏。而从“十动然拒”的强行缩略,到“AWSL”“YYDS”的莫名简写,直至表情包、动态图的泛滥成灾,网络语言却呈现出无底线劣化的态势。再不警觉和反思,等到大面积污染后再想治理,成本就太大了。
当年苏轼在西林寺灵光一现、厚积薄发,墙壁上挥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如今网友故地重游,如果朋友圈里只能抒发“庐山景色真是绝绝子啊”,这是个人的遗憾,更是汉语的悲哀。
(原标题:网络表达岂能以“不知所云”为荣)
(作者:冬天)